第157章 辦起新學校

想在前進村給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辦學校的老師一個姓張一個姓王,丈夫退休前初中語文,妻子則教了三十多年的小學數學。

老兩口不是上元本地人,退休以後他們過來本來是要給女兒帶小孩的。結果女婿那頭老人外加保姆已經將小孩包圓了。

他們商量決定不摻和,畢竟帶孩子這種事,人越多,意見越難統一,到時候大人生氣孩子受罪,所有人都委屈。

所以,秉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念,他們在看到了菜市場上沒學校進的小孩時,就萌生了辦個學校接收這些孩子完成義務教育的心思。

見了陳鳳霞的面,王老師開門見山,直接問陳鳳霞房租多少。

陳鳳霞立馬揮手,相當大方:“不要錢,我這房子空著也是空著。”

要是平常,每個月損失幾百塊錢,能夠讓陳鳳霞心痛得呼吸都艱難。

可是現在她心裏頭有團火燒著,燒得她渾身暖融融。

她現在算明白為啥上輩子她家鄭國強煙都選最便宜的抽,國家碰上事的時候,他一把頭就捐了五百塊了。

這叫什麽?這叫思想,叫精神世界!

她損失幾百塊錢算個啥。

瞧瞧這人與人之間的思想境界差距喲。

像她最多就是想著多掙點兒錢,等到農民工子弟小學辦不下去的時候,自己有地有房子可以將學校搬過去,然後再貼補錢維持住老師的隊伍。

可人家不一樣,人家就是把自己實實在在地奉獻出來,身體力行的去做這件事。

頭發已經夾雜了銀絲的張老師搖頭,一本正經地強調:“要給錢的,我們不能讓老鄉白損失。”

陳鳳霞想了想,點頭道:“那行,這房子我租給你們。幹其他事情,一棟樓一個月五百。辦學校,月租一塊。”

一塊錢!

退休教師驚呆了,都反應不過來怎麽回事。

陳鳳霞笑容滿面:“你們就當它是一元學校吧。到時候記者來采訪你們,我也順帶著能上回報紙不是。對了,你們學費收多少錢?我給你們宣傳宣傳。爭取今年就完成招生工作。”

別處不說,光朱老板手下帶的那幫工人要是把老婆孩子接過來了,那娃娃不得上學嗎?那就能湊出好幾個年級的小學生了。

田老師也笑:“那好,你一塊錢我們也一塊錢,我們的學費就是一元。咱們辦個正正經經的一元學校。”

說著,兩位退休教師都笑出了聲。

陳鳳霞可不敢笑。

她直接喊停:“那不行,該收學費還得收。”

王老師奇怪:”你這租房子都不要錢了,為什麽還讓我們收學費?”

“那不一樣。房子是死物,人卻是活的。”陳鳳霞認真道,“這任何事情想做長久,就必須得把它當成個事業,認認真真地經營,光搞志願者服務那是不行的。”

上輩子,她家明明跟小驍還有兒媳婦上大學的時候都參加過學校組織的支教工作。

三個孩子共同的結論就是指望依靠大學生短期支教來維持鄉村小學的運轉,根本不現實。

頭一樁,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能當小學老師。否則也不會專門有小學教育專業了。

第二點,每個人的教學特點跟風格都不一樣。走馬燈似的換老師,學生要被迫不停地適應新老師,這學習還怎麽繼續下去?

除非跟那個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裏頭的魏敏芝似的,天天讓孩子背書默寫,可那又算什麽教學呢。

學校要長久地辦下去,校舍什麽的倒是其次,關鍵在人,必須得有穩定的師資隊伍。

陳鳳霞一板一眼地跟老師分析:“你們不收錢。那學校運營的開支要怎麽來?光靠你們的退休工資跟積蓄,那總有用完的時候。

正規的小學有那麽多班級,那麽多科目。您二位肯定顧不過來,得從外頭請人。這請老師就得花錢。人家也要過日子,不能光讓人奉獻。這奉獻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不是問題,一年兩年十年二十年,那要怎麽算?

這就跟蓋房子一樣,錢是地基,只有錢到位了,收支平衡了,學校才能穩定下來。”

陳鳳霞笑容滿面:“現在農民工家的小孩上不了學,真正缺的不是學費。贊助費他們是出不起,學費應該還不成大問題。他們真正缺少的是能夠收他們的學校。

你們把學校辦起來了就是給孩子最大的恩德了。

如果真有孩子上不了學,那可以減免學雜費。還可以給品學兼優的小孩提供獎學金。但不能不收錢。”

關於這方面,她是真有心得:“我就是做小買賣的人,天底下免費的東西都沒人珍惜。你花再多的心血,人家也覺得那三文不值兩文。”

胡月仙也跟著點頭:“沒錯,是這個理兒。別說人了,但凡是個活物,都容易被慣壞了。”

講個不好聽的,村裏晃蕩的大黃狗一天三頓肉養個半個月,它都要嫌棄肉骨頭磕了它的牙。整天有一頓沒一頓,餓上兩天,山芋皮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