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新時代新思路

教育局過來的負責人姓張,跟著他的工作人員叫他叫張主任。

鑒於主任這個官職跟書記,可大可小可上可下,說不清楚職務高低,所以陳鳳霞也搞不明白對方到底能不能拍板說話。

張主任倒是沒跟她兜圈子,直接說現實困局。

沒有任何一所公裏小學願意接收民工小學分流過去的學生。有購房合同的,在學區範圍內的還能勉強談談,哪種今天租這裏明天搬到那裏的,讓他們怎麽收?

這些農民工狡猾得很,自家小孩不好好教育,基礎差得根本沒可能跟上正常小學進度也就算了;大人的心思全都花在玩鬼上面了。

有偽造購房合同的,而且還不止一個。

一開始學校沒意識到不對勁,後來將這些預報名學生家庭信息輸入電腦統一登記歸档的時候,好家夥,怎麽一套房住了兩戶人家?那肯定起碼有一個是假的。

結果學校再到房管局一調查,草泥馬奔騰,兩份合同都是假的!這些人為了上條件好的小學,就鉆教育局新政的空子,找人造了假合同。你說但凡他們能把這智商用在正途上,至於連房子都買不起嗎?

真是又窮又壞。

沒有購房合同的民工家的小孩,那更加不用考慮了。什麽按照租住地點來劃分上什麽學校?你做夢吧。好的小學江海本地人都要打破頭,你外來戶租個房子就能上?怎麽可能!不行,絕對不行。

要是可以的話,我們也去租房子上好學校。

陳鳳霞聽張主任絮絮叨叨地講述這一件件難題。

她一點兒也不驚訝,人都會為了自己的利益拼盡全力。別說是上學這種事了,小區商品房業主還不讓公租房的房客享受小區共同的設施呢。

張主任重重地嘆了口氣:“我們開會討論過這個問題,我們的共同的觀點是一切以學生的現在和將來為前提,盡可能讓他們在更適合他們的地方求學。其實把他們都安排進公立小學也未必好。小孩子不懂事,會嘲笑有口音的小孩的。局裏研究過後覺的,最好的方式還是將他們統一安排到一處上學。我們考察了不少學校,感覺石子路小學條件比較合適接收這些學生。”

沒錯,陳鳳霞正在建設中的這所學校平平無奇,既不叫希望也不叫太陽,反正任何鬥志昂揚的詞匯都沒有,就簡簡單單按照地名取了這個校名。因為她只想入學的孩子們安安靜靜地上學,不用身上貼上一大堆標簽。

大人做的錯事,不該孩子來買單。

石子路學校是所普通的學校,上學的學生也是和這個城市裏每個小孩一樣的普通人。

張主任說了半天,都沒得到這位女老板的回應。他終於忍不住,直接開口問:“你是什麽想法,又有什麽要?能夠滿足的,我們都會盡力配合。這個,我要實話實說,對你們學校來講是大好事。咱們不談虛的,學校一個要老師一個要學生。如果你們能接收這些學生,最起碼的,生源問題就有保障了。新辦起來的學校招生可不容易啊。”

陳鳳霞當然知道這一點。這也是她當初積極配合新聞調查的原因之一,她需要電視機這個2000年最廣泛的傳播媒體幫忙宣傳她的學校。

但是陳老板更清楚另一件事,教育局如此大方是因為他們現在沒有別的選擇。

時間太緊迫了,他們一開始根本就沒考慮過要接收民工小學的學生,自然不會安排。那些苛刻至極的條件不過是層薄薄的遮羞布,讓擺在明面上的話好看一點。

只是他們沒想過事情會鬧得這麽大,大到他們成了眾矢之的,狼狽不堪地承受著輿論的攻擊,以至於現在不得不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找上石子路學校,好給大眾一個交代。

其實他們應該想到的,去年豐城發生的事已經證明了一點,再老實再好欺負的人,逼急了,人家也會反抗。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只有夠狠才有出路。

只不過豐城的鄉下太遠,在江海的官老爺眼中,那裏大概屬於窮山惡水多刁民,反正與他們無關吧。

陳鳳霞微微抿了下嘴唇,擡起頭來談條件:“我們也想接收這些孩子,但是,一個硬件條件不夠。你看,我們的教學樓還沒蓋好,一下子招收這麽多學生,不一定能負荷的了。另外一個是教學設備,這個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但是現在沒條件。還有一點就是老師,如果不能招到足夠具有資質的老師,那這個學校跟其他不合格的民工小學也就沒區別了。”

她眼睛盯著張主任,“只有這些條件得到滿足,石子路小學還能真正辦下去。”

張主任的眉毛一下子皺了起來,這些事情說簡單也簡單,說負責也復雜。

他想了想,問了句:“你能給老師開多少工資?”

“五百塊。”陳鳳霞認真道,“我知道這個錢很難招到老師,但我們現在條件有限,該學校的錢都是借的,更多的數額我也拿不出來,不能始終指望社會募捐啊。所以我們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