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正宗農家樂(第3/4頁)

陳鳳霞也伸手推侄女兒往前走:“別理他,你爸這是看不得閑人,讓人到時候采棉花呢。”

陳文斌振振有詞:“我花錢請人當然是為了幹活,總不能給自己請個祖宗在家供著吧。”

其實主要是田埂上種的都是家常菜,本地常見的很,又達不到跟人家大棚蔬菜一樣的面積產量,可以長期定量供應。所以,他除了少量種植一些家常菜為了好看之外,就只能種棉花了。

不然菜賣不掉的話,給他請的工人吃,人家也不稀罕。

鄉下地方,缺什麽也缺不了自家地裏長出來的新鮮蔬菜啊。這麽多,誰能吃得完。

還不如種棉花。

他還準備明年種芝麻。

鄭明明和陳敏佳還有吳若蘭對視一眼,然後異口同聲:“那你還不如建鴨舍養鴨子呢。”

多省事啊,到時候鴨子還能直接下田去遊泳吃小蟲。

陳文斌嘆氣:“你們以為我不想嗎?這不是田埂還不夠寬,鴨舍不好建嚒。”

呃,他居然還真想過。

眾人穿過菜地,展現在就是稻田。連接稻田與菜地之間的水溝又寬又長,上面漂浮著的竹床生長的空心菜梗肥葉嫩,茭白也又粗又壯。但是這些都比不上中間那一大面稻田吸引人。成片的稻浪,被風吹動了,讓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氣,感受新糧的谷香。

咳咳,其實什麽味道都聞不出來,倒是有已經到季節的空心菜開出的小白花能給人帶點兒幻想的空間。

農業生產要趕時間,無論是點種還是收割都得順應天時。立秋過後天高氣爽,再生稻熟了,自然得趁著天氣晴好時收割第一茬。

陳文斌當然不敢真指望網友們來當農民。水上一畝稻子被糟蹋了,他還能笑著當好玩,這可是好幾十畝水稻。就算他一開始不指望真能靠稻米掙錢,現在瞧瞧網上天天吹的那個純天然無汙染的高山有機蕎麥什麽的,他也不能白瞎了這些都沒打過農藥的大米啊。

為了這個,他特地請村裏人當稻客,以一畝田三十塊錢的高薪喊大家幫忙收割。

城裏來的客人們到的時候,稻客們已經收割了差不多有兩三畝地的樣子,只剩下高高的稻杆。

這回不用坐船,所有人都可以輪流體驗收割再生稻的頭茬。可還是有人不滿意,表示自己要從頭割到尾,怎麽能輪流呢。

陳鳳霞一本正經地看著躍躍欲試的初中生,意味深長道:“沒事,一會兒你不用交換。稻客們休息的時候,你就可以去幫忙。”

然而眼睛大嘴巴小的年輕人很快就體驗到了社會的毒打究竟是什麽意思。割稻有那麽輕松嗎?開玩笑。要真輕松的話,為什麽陳老板當初寧可去江海搬磚呢。

割稻子,在農民看來,痛苦程度與插秧不相上下,都是腰腿要斷掉的活計啊。

從開始到結束,來客們割了不到半個小時就集體放棄,主動要求去幫忙撿棉花。可這季節,哪有什麽棉花可摘。那就改成摘菜吧,西紅柿、茄子、豇豆還有辣椒和毛豆,他們自己摘菜中午吃。

對,光是空心菜和菱角藤已經不夠了,還得再加幾道菜。

哎呀,摘菜可比割稻子好玩多了。就連人才到大人腰部的小三兒都能踮起腳尖,指著藤架上的西紅柿大喊:“這個好吃。”

結果大家剛嚯嚯完菜地,都沒來得及找容器裝菜拎回陳文斌家去,田埂上就有人挑著擔子送飯過來了。

高桂芳肩膀上擔著籮筐,前面是一大鋁鍋炒熟的大麥煮的茶,方便還放了幾個飯盒,後面一大鍋的稀飯和鹹鴨蛋。

她放下籮筐,朝田裏喊:“吃飯了。”

鄭明明的同學們都大驚失色,這才剛剛十一點鐘就要吃飯嗎?還有,真的在田裏吃飯啊,都舍不得中午回去的時間?

鄭國強笑著解釋一句:“幹活容易肚子餓,主家都是管三頓飯的,早午飯、下午一頓點心都簡單吃,等晚上到家裏再吃些好的。”

好的標準就是逢年過節時的尺度,上的得都是硬菜。農家除了三年兩節也就是大忙時才會割肉殺雞辦宴席。

高桂芳一大早就開始忙碌,現在送過來的早午飯也算不上多簡陋,米粥是稠的,不能上幹飯,因為幹活的人現在吃不下幹飯;鹹鴨蛋是煮好了的,直接可以下飯。除此之外,飯盒裏還裝了茄子燒肉、酸豆角炒肉末以及腌菜花炒毛豆米作為佐餐的小菜,可以說很可以了。

七八個本村稻客一邊誇獎陳老板家就是大方,一邊自己用搪瓷缸子盛粥喝。對,這個缸子對他們而言,既是飯碗也是茶杯,究竟發揮怎樣的功效,要隨機而變。

割了一上午稻子的人都累得夠嗆,端起缸子就呼呼啦啦地吃起來。不過是普通的大米粥配小菜,卻愣是讓他們吃出了滿漢全席的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