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一村一特色(第2/4頁)

看看,都種了些什麽啊,菱角、蓮藕、荸薺、茨菇、芡實、茭白、水芹、荸薺、蒓菜、蒲菜,養的有泥鰍、黃鱔、鯽魚、黑魚、鯰魚、昂刺魚、小龍蝦、澳龍、螃蟹,田裏面還有鴨子,簡直就是水田樂園。

杜宇鵬贊嘆:“陳敏佳,你爸真厲害,居然全鎮的人都聽他的。”

他有位堂哥在鎮政府掛職,每次家庭聚會的時候都聽到堂哥倒苦水,什麽基層工作難做,農民根本不聽指揮。你說向東,他非要往西。到時候吃了虧又找政府鬧騰,都刁的很,越窮越拐。

杜宇鵬真好奇,陳敏佳的爸爸到底是怎麽讓這麽多人都乖乖聽話的。他也好取經回去堵住那位怨婦堂哥的嘴,天天跟個祥林嫂似的,真是煩死了。

陳敏佳哪知道她爸的門道啊。連姑爹和娘娘都搞不清楚她爸的腦袋瓜子。

鄭明明倒提了句:“今年過年的時候,很多其他村裏的人都主動找上陳家莊要給舅舅幹活。”

農民或者說勞動人民乃至人類的思維模式其實都差不多,那就是趨利避害。其中大部分人又傾向於規避風險,寧可少掙點錢也要避免蝕本。舅舅能幫忙把田裏的菜和魚蝦賣出去,大家自然就願意將東西交給他處理了。

賺差價?這事大家都知道。沒誰會覺得讓人賺差價虧了。人家出車出人又出賣菜的門路,人家當然得賺錢。反正大家到手的錢比以前多就行。

這些話,她沒和杜宇鵬說,但是杜宇鵬已經自然而然地理解她之前的話:“哦,大家看到陳家莊搞種養殖,所以也跟著一道弄了是吧。”

嗯,難怪陳叔叔要找農科院的專家來指點呢。凡事最怕一窩蜂,尤其是新鮮蔬菜。市場就這麽大,你要是門路沒打開,一窩蜂的菜全從地裏冒出來了。那肯定會造成惡性競爭,彼此間胡亂壓價,最後虧得哭都沒地方哭去。

嗯,也得虧陳叔叔來這一手,才把整個鎮子都搞得像模像樣。

大家一路看西洋景,最後驚訝地得出結論,居然都沒有什麽金色的稻田。放眼望去,都是經濟作物,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語文課代表都真情實感地擔憂起來:“如果大家都種蔬菜水果,那地裏不長糧食,我們吃什麽啊。”

好像種糧食不掙錢成了公認的事實,連電視上說起農業致富講的也是改種某種蔬菜或者把農田變成池塘搞養殖,絕對不會是種水稻種小麥發家。

嗯,那種有機出口大米不算,那就不是一般老百姓家庭吃的東西。

陳文斌笑嘻嘻的:“去地廣人稀的地方種莊稼啊。五谷雜糧好保存,運到全國各地給大家吃都沒問題。蔬菜不一樣,蔬菜就是要吃新鮮的,就應該在人口密集的地方種蔬菜搞養殖。這樣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需求啊。”

初中生們集體啞口無言,他們居然找不到話來反駁大隊書記的邏輯。大家總覺得有哪裏不對,可是感覺他講的似乎又很有道理。

就是那個,地廣人稀的地方土地通常不肥沃,能大面積種植莊稼嗎?最好可以,這樣就可以大規模機械種植機械收割,能省好多事,說不定還能減少農藥的使用量。為啥?因為條件惡劣的地方,連蟲子都活不下去唄。

大家說笑間,車子已經開到了陳家莊。下車時,好幾位同學都發出了驚呼。之前他們當中有人來過陳家莊,可是感覺完全不一樣啊。

看看地上的路,已經變成了水泥道,不僅是進村的這條,還有沿著水渠往田裏去的大路,他們敢保證,以前肯定沒有。連水渠都沒有。嘿,水渠灌了水,水渠上還長了菜,好絕啊。

陳文斌美滋滋的:“水渠是國家修的,今年剛修的。嚯,上頭來人動作就是快,刷刷刷就修好了。”

當時看得正在修村裏路的陳家莊人可羨慕了,真希望人家能順帶著給他們把一條通往農田,一條往山地去的路都修好。可惜,顯然是白日做夢,只能他們大夏天的還得自己忙碌。

但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路沒白修,現在的陳家莊跟前面相比,又大不一樣了。十月的太陽多明媚啊,連藍天都被照耀得格外澄澈高遠。遍地的綠色肆無忌憚地綻放出鮮嫩的張揚,簡直就是青春的節拍。

難怪古人要寫秋盡江南草未凋,何況只是十月份呢。今年整個陳家莊都積極投奔向經濟作物的懷抱,放眼望去,大片剛栽種下去沒多久的水芹菜實在是嬌嫩到讓人心生憐惜。就連澳龍都被拘在了水溝裏,防止它們過於激烈,直接幹光了嫩芹菜。湊近了,大家還能聞到水芹特有的清香,感覺好玄妙啊。

連著水田的是大片的水塘,那是陳文斌的承包的魚塘,魚塘的盡頭還有養豬場呢。今年他擴大了規模,養了整整三十頭豬,目標是為魚塘提供充分的有機肥。此時此刻,他的四季水芹生長繁茂,每天都要有人收割,他打算就這麽一直收割下去,直到芹菜不再長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