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一切都會有的(第2/4頁)

這些,她還是聽她媽廠裏的主管說的。那位主管當年就是上的紡織學校,在被單廠工作了十年下崗了。

吳若蘭點頭:“那現在應該沒有了,中專又不包分配了,大家寧可上高中。”

陳敏佳卻腦洞大開:“哎,你們說,其實在教育條件好的地區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然後回到差的地方參加中考,是不是也算實際意義上的中考移民啊?”

她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她看過克斯縣、湧泉縣這些地方的中考試卷。用她這位不得不讓家裏人掏了兩萬多塊錢才買到江外學籍的自費生的眼光來看,也簡單得要命。難度,難度相當於中考前舉行的初中畢業考試試卷的系數吧。而這個畢業考試是為了讓大家學業合格,順利拿到初中畢業證書的。

連她最不喜歡的物理和化學,陳敏佳當時也只花了不到半個小時就答完了試卷,跟著大家一道開開心心地交卷,偷得浮生半日閑。

現在陳敏佳提起這茬,大家都沉默一瞬,然後跟著點頭:有道理,這件事本質是一樣的。雖然各個地區使用的教材不一樣,但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都差不多。所以,實際上中考移民具備可行空間。

陳敏佳微微皺眉,又開始征詢大家的意見:“那你們說,他們不管農民工家的小孩上學的事,是不是也是為了防止中考移民?”

倘若外來民工子弟在教育條件優越的地區接受了當地平均水平的教育,那當他們返回教育欠發達的家鄉參加中考,那他們就天然享有優勢。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那就不能讓他們在經濟教育發達的大城市正常求學。提高他們入學的門檻,逼迫他們回到家鄉做留守兒童,在當地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這想法聽著有些讓人毛骨悚然,可是吳若蘭和姜傑竟然都沒找到話來反駁。

相反的,他們居然越琢磨越覺得有道理。

最後還是馬老師打斷了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將中考移民的話題扯回頭:“其實還有一種形式的中考移民,不動戶籍,就在本區域內存在,依靠指標生政策。”

這個指標生政策是在初中擇校熱的背景下產生的。

教育部門為了扭轉好高中基本上就在幾所初中招生的實際困局,進行中考改革:將重點高中的招生指標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個初中,如此一來,非名校的初中畢業生就比以往多了上重點高中的機會。因為指標生在滿足既定條件(降正常統招線幾十分)下,獲得指標的初中只按照中考成績的校內排名決定誰能上重點高中。

如此一來,區內尤其是農村中學就出現了不少中考移民。有關系消息靈通的家長將小孩學籍掛在教育條件相對落後的初中,實際上孩子卻在名校初中借讀,依靠名校優質教學質量提高成績,這樣回到學籍所在學校競爭指標生時,就具備不小的優勢。

馬老師輕輕嘆氣:“以後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嚴重。”

當然了,家長願意為了孩子掏錢,接收借讀生的初中樂意掙這個錢,甚至就連被掛學籍的學校也無所謂,因為借讀的學生中考成績好,最後是算在學籍所在處學校的功勞簿上的啊。

真正被損害利益的,只有那些沒權沒勢甚至連消息都聽不到的普通家庭出來的小孩了吧。

誰又會在意他們呢,這些沉默的大多數。

陳敏佳臉瞬間漲得通紅,她初中也是借讀生,但她真不知道什麽指標生制度。她中考時也沒因此得利。可能是她學籍所在校沒拿到江外的指標生名額吧。畢竟全市初中那麽多,重點高中能拿出來的指標有限。

這件事,她又沒辦法拿出來解釋,因為怎麽說都感覺越描越黑。偏偏她不是藍天小學畢業的,馬老師又不知道為了她上初中,她父母給她花的心思。

就好憋屈啊。

好在馬老師說這事只是為了告訴他們:“不管怎樣制定政策,不管制定政策的初衷有多美好,永遠都會有人鉆空子的。也永遠不會有政策沒空子可鉆。”

這倒是事實。

陳敏佳感覺心裏舒服些了。

他們揮手同馬老師道別。

雖然高中都放寒假了,小學也應該早就放假,但因為石子路學校的家長基本上都是農民工,在江海沒老人幫他們照顧小孩,這些孩子得等到家長休假才能跟著大人回老家,小孩獨自在家不安全;所以學校寒假也辦了“放心班”,將學生繼續留下,半天自習寫作業,半天在學校自由活動,中途還組織他們去了趟不要門票的新開的市民公園。

所以馬老師等人到現在都沒休假,還在學校裏。好多老師自己家的小孩,都被他們帶到了學校來。

陳敏佳走出校門口時,還回頭看了眼學校,忽而感慨:“不知道學校還能存在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