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瓊華已經設想過很多次,與她哥重逢會是什麽樣的情形。

這些天,她一直都保持著一種忙碌的狀態,一會兒命人搜羅她哥喜歡的東西來,一會兒又去阿哥所中她哥的居所看一看,指揮著宮人們將她哥的住所給收拾好。

四阿哥在離京的時候,還只是個十三四歲的少年,尚未大婚,也未出宮建府,如今,他已經十六七歲了,經過推廣雜交水稻一事,他在民間聲名大噪,此番他回京之後,康熙必要對他論功行賞,為他指一個嫡福晉,讓他盡快成婚。隨後,他大概率就要出宮建府了。

雖然這對於胤禛本人而言是一件好事,意味著他已經長大成人,但是瓊華一想到,日後不能再經常見到自家哥哥了,心中總有些悵然。想當初,兄妹二人朝夕相伴,無話不談,待二人長大了,便再也回不去從前的那些無憂歲月了。

不過,總體來說,瓊華也不是個喜歡悲春傷秋之人,她只感嘆了一會兒,便調整好了自己的情緒。做人呐,總是要往前看的,雖說長大後有長大後的煩惱,但也有不少好處啊。比如,她從前有一些想法,礙於年齡太小不好去實施,如今年方十二的她可以去做這些事,而不必因為年齡的問題而被人質疑了。

……

四阿哥回京那日,日頭高照,澄藍的天空萬裏無雲,一如他離開時那般。

他騎著高頭大馬,在身邊一眾侍衛和官員們的簇擁下,如同一個英雄那般凱旋,康熙則率領文武百官,親自開了宮門迎接他。

一年前,由於旱災,某地百姓甚至到了賣兒鬻女的地步,幸而當時胤禛在臨省推廣雜交水稻已經頗有成效,當年該省迎來了大豐收,總糧食產量上漲了三成,這才有了多余的糧食可以拿來救濟周遭的兄弟省份。

在收到受災省份官員的求救信後,胤禛當機立斷,一面上書康熙,一面撥了一些用以應急的救濟糧,快馬加鞭送去了鄰省。也正是因為胤禛的這項舉動,導致在此次的旱災之中,沒有太多的人死去。

受災地的百姓們將胤禛視為救苦救難的青天大老爺,為胤禛立了長生牌,又沖著京城所在的方向跪地磕頭,感謝康熙養出了這樣一個好兒子來,並把他派來了這裏。

可以說,在此次之事中,胤禛大大為康熙爭了臉。

雜交水稻面世時日雖短,但其產量的上升,毋庸置疑,意味著更多百姓能夠吃飽肚子。在所有潛在受益者中,胤禛推行雜交水稻的那個省份當地的百姓們對此的感受最為直觀。因此,在胤禛離開那處地方回京時,周圍的百姓們都依依不舍,爭相送行,且還為胤禛送上了萬民傘。

這種待遇,一般只有官聲極好、且為當地百姓做出巨大貢獻的地方官在離去時,才能夠享受到。胤禛一個起初在他們看來是來鍍金的阿哥居然也能有這樣的待遇,可見他的民心之盛。

胤禛這次推廣雜交水稻,無疑是成功的。起初,所有人都擔心他一個嬌生慣養的阿哥不懂農事,會糟蹋壞了上好的農田。可後來,他非但帶著詳實的理論知識改革了現有的稻田栽培方式,且還跟著農民們一塊兒下田幹活,以便對農事有更深的了解。從幹活姿勢生疏到熟稔,他付出了不少,但收獲的更多——他得到了無數人的尊敬。

後來,在胤禛推廣雜交水稻成果顯著之時,康熙又派了不少官員借鑒了胤禛的經驗,在別處推廣雜交水稻。這時候,盡管推廣雜交水稻之功因為其他人的參與而被分薄了,但胤禛的功勞,沒有人能夠忽視。

飲水不忘挖井人,隨著雜交水稻聲名鵲起,不止胤禛這個最初的推廣人受到了百姓們的追捧,瓊華這個“收到神仙托夢而後得知雜交水稻種植仿佛”的公主,也受到了百姓們的歡迎。不少人甚至直呼她為“仙女轉世”……一時之間,胤禛與瓊華這對兄妹,可謂是炙手可熱,紅遍整個大清。

如果說,胤禛當年離開京城時,還只是個剛剛踏入朝堂的無名小卒,除了皇子身份之外沒有什麽值得人稱道的地方,那麽現在,他功成名就,滿載而歸,就是朝中的一些重臣,都不敢再把他視為等閑之輩。

朝廷是個論資排輩的地方,但更是個憑功勞說話的地方。用功績在身的人,腰杆子自然要比其他人挺得直。

這次的接風宴,胤禛可以說是最大的贏家。因其功勞,康熙直接封其為郡王,賜號“雍”,並暗示其已到了大婚的年齡,欲為其挑選家世、性情、容貌均出挑的女子,為其指婚,胤禛回:“一切但憑汗阿瑪做主。”

論功行賞,指婚成家,看似尋常之事,卻在前朝與後宮之中掀起了軒然大波。無他,眼下諸位阿哥之中,除了太子之外,別的阿哥們都未有封號和爵位。如今,四阿哥越過了大阿哥與三阿哥,得封郡王,大阿哥和三阿哥心裏頭怎麽可能沒有想頭?太子本就在索額圖的教唆之下,與四阿哥漸行漸遠了,經過此番之事,自然也因四阿哥封爵之事產生了危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