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貪汙受賄這事兒,古來有之。其實,如果性質不是太過惡劣,比如逼死了人,或是被貪汙的是賑災款,上位者多半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畢竟,水至清則無魚,若是一點兒好處也不然底下的人撈,他們又豈能有動力好好辦事兒?

倘若太子只是縱容門人貪汙受賄,康熙興許還不會太過放在心上。但偏偏,出面彈劾他的官員爆出,太子手下的門人狐假虎威,膽大包天,不僅貪汙受賄,還為了強買良田,鬧出了人命來。只是,那人憑著太子的威名,一早便將這件事給強壓了下去,根本就沒有傳到上位者耳中。若不是大阿哥時時派人關注著太子的人,等著揪太子的小辮子,只怕還不會知道有這事兒。

這種事對於底下的百姓而言,固然可惡,但大阿哥知道,康熙對太子寄予的期望極深,若只是憑著這件事,是無法撼動太子在康熙心中的地位的。畢竟,太子完全可以推說是底下人自作主張,敗壞他的名聲,而他本人對此並不知情。

但太子縱容手底下的人截了本應進貢給康熙之物,就不是一句不知情能夠說得過去的了。這種行為,是對康熙的挑釁。若是沒有胤礽的首肯,底下人又怎麽敢越過胤礽,做出這種以下犯上之事?

一時之間,朝中官員們看著太子的眼神都有些不對勁了。都知道太子在康熙的寵愛之下日益輕狂,卻沒有人料到,太子竟然狂到了這種地步,連康熙都不放在眼裏了!

往日,在太子犯錯之時,康熙多半會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不願意在文武百官面前重罰太子,損了太子的顏面。可這回,太子手底下的人做出了這種堪稱大逆不道的事,康熙還能夠像以往一樣寬恕他嗎?

眾人將目光投向了康熙,只可惜,康熙的表情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他們無法從康熙的面部表情中,判斷出康熙此時的心情來。

出乎眾人意料的是,康熙在將那名大臣呈上的罪證仔細地翻閱了一遍之後,竟沒有開口向太子問罪,而是問站在一旁垂眉斂目的胤禛:“你知道太子縱容手下的門人魚肉百姓之事?”

“……是。”三年前,在胤禛尚未離開京城之時,他與太子之間的感情尚算融洽。

那時,太子手底下的人便已經行事輕狂、囂張跋扈了。胤禛偶然撞見了,看不過眼,便找太子提了提,可惜,太子絲毫不放在心上,只說他有分寸,讓胤禛不必擔心。

太子自己都不放在心上,胤禛一個做弟弟的,又能說什麽呢?難不成,他還能因為太子手下的人做的惡事,去找康熙告發太子嗎?且不說這樣有違他和太子之間的兄弟情義,就是康熙,也會覺得他小題大做,因為一點小事就來說兄弟的壞話,心中沒有忠義二字。

可如今,太子手底下的人做的事被翻了出來,成了太子縱容下人行兇的罪證,胤禛這個知情人,在他人眼中少不得也要成為共犯了。

“朕問你,你在得知這些事後,是否如奏折中所言,有意偏袒徇私,為太子手底下的人門人抹平了罪證?”

“絕無此事!”胤禛猛地擡起頭來:“兒臣試圖制止他們,但未能成功。這些下人們只聽太子的話,並不肯聽兒臣的命令。”

“既如此,你後來,有沒有將這件事告知太子?”康熙目如鷹隼,直勾勾地盯著胤禛,胤禛覺得自己仿佛被大型猛禽給盯上了一般,後背起了涔涔冷汗。

這只是很簡單的一句話,卻讓人難以回答。

若是回答告訴了太子,那麽太子就是明知手底下人欺壓百姓還不予管束,罪加一等,若是回答沒有告訴太子,那麽,便坐實了胤禛縱容太子手底下的人胡作非為之事。

前者,太子遭殃,後者,則是胤禛自己遭殃。無論是太子遭殃,還是胤禛遭殃,想來,都是大阿哥所樂意看到的局面。畢竟,胤禛最近帶著功績歸來封王,實在是太過惹眼了!

果然,站在一旁的大阿哥,唇角已隱隱翹起,很快,他又強自壓了下去。只是,他實在不是一個善於隱藏自身情緒之人,他眉梢眼角的愉悅之情,很容易就能被人看出來。

與大阿哥恰恰相反,太子面如菜色,看向胤禛的眼神中帶了一絲懇求之意。顯然,胤禛明白的事,太子也明白了。太子希望,胤禛能夠在康熙跟前,幫他把事情給圓過去。

胤禛遲疑了一瞬,下一刻,他仿佛下定了什麽決心一般,對康熙道:“一切都是兒臣之過,太子……不曾得知此事。”

聽到這句話,太子緊繃著的神經放松了下來,大阿哥眼中流露出不屑和憤恨之意,他對胤禛願意幫太子頂罪感到不屑,可同時,他心中對此又有些隱隱的羨慕,他在諸位阿哥之中,向來是獨行俠,若是他出了這樣的事,可沒有哪個兄弟,會願意像胤禛替太子頂罪一樣,替他頂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