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大冶

武昌在後世非常有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大冶的存在。

在晚清時期,張之洞擔任湖廣總督之後,在龜山的腳下開創了漢陽鐵廠,可以說是開清政府之先河,而漢陽鐵廠所用的鐵,便來自大冶。正所謂“百裏黃金地,江南聚寶盆。”說的就是大冶,如今的大冶縣,可不僅僅只是鐵礦多那麽簡單,連金礦也是聞名天下的。

如今的大冶縣便位於武昌府的管轄之下,距離武昌其實也不遙遠,在寧家拿下武昌城以後,當初最想拿下的目標便是大冶縣,不過在滿丕和憲德等人逃出武昌城之後,對大冶倒是頗為看重,臨時調集了左近興國州的綠營兵駐防在此地。

這部分來自興國的綠營兵大概有三千人左右,因此寧家並不能在拿下武昌之後,直接占領大冶。不過武昌府所有的清軍都已經聚集在大冶了,如果打下大冶,就能將整個武昌府完整地握在手心裏。

鑒於這種情況,寧渝也一直在忍耐著,一直等到九月出頭,寧家的潛力開始得到發揮之後,兵力急速擴張到了萬人規模時,寧渝才開始打起了大冶的注意力,特別是這一次,他不僅只是想單純的打大冶的主意,還想把黃州府一塊收入囊中。

這也是為了讓滿丕在召集重兵之前,先拔掉滿丕的一顆牙齒,打起來也更有勝算一些。只有主動出擊,才能將整個湖北湖南的清軍的目光從武昌城上吸引過來,才能讓寧家擁有更多的準備時間。而黃州府作為頂在武昌後腰上的一把尖刀,更是不容小覷,不先拿下黃州,到時候西面德安府、安陸府以及襄陽府的清軍過來以後,兩面夾攻之下,寧家實在是太過於危險了。

如果拿下大冶乃至於黃州,那麽短時間內,寧渝不用擔心東面的威脅——再往東就是江西和安徽兩省,若非兵部的命令,這兩地的清軍是不能隨便動的,否則就是造反大罪。至於朝廷派大員過來協調多省聯合會剿,短時間內是不用擔心的,畢竟康熙還丟不起這樣的人。

九月上旬,寧渝帶著剛剛完成組建的復漢軍第一師出發了,一共五千人,是目前寧家兵力的三分之一,也是寧家的希望所在。這五千人雖然經歷過了短暫的訓練,可實際上仍然都是以新兵為主,這次打大冶也是以打代練,只有戰場才能最快將部隊練出來。

新組建的復漢軍第一師師長由寧渝親自擔任,師參謀長由程家子弟程之恩擔任,此人也是知兵的,過去也是在綠營裏打磨,性子十分穩重,再加上經驗也頗為豐富,因此作為寧渝的副手再合適不過。

第一師深受寧渝看重,其下的兩個作戰團都是尖子,第一團團長是自己親手帶出來的董策,第二團團長是原來漢陽營的鄧方,都屬於有經驗有實力的軍中好苗子。

由於寧渝這一行本來就是打清軍一個措手不及,因此並沒有進行什麽戰前動員會,只是寧忠源作為大都督,前來給自己的兒子送別,可是在寧忠源心裏,卻是真正體會到了作為父親的心酸,恨不得自己以身代替,只是大都督應該穩坐營帳之中,這也是應有之理。

“這一次打大冶乃至於黃州府,意義十分重大,我就不跟你多說了,你自己心裏更清楚。”

“我只說一點,一定要從速!”

寧忠源用心叮囑著自己的兒子,唯恐自家的兒子出了半分岔子。

寧渝心裏也明白,當即也沒多說什麽,帶著復漢軍第一師,向著大冶進發了。

此時的大冶縣並非一片混亂,駐守的綠營將領許明遠是原來興國營的守備,手下的三千人再加上原先就駐防大冶的一個綠營千總,總人數快有四千人之多,把一個並不大的大冶縣城擠得是人仰馬翻。

許明遠在朝內沒有任何靠山,能夠上到這個位置,居然是靠自己的能力——因為在之前表現出色,被前任巡撫張連登看重,才升為綠營守備一職,可是等到張連登去職以後,他便備受冷落,這次移防大冶,使得許明遠非常看重這個機會。

“這裏,還有這裏,怎麽人這麽少?再調一些人過來,把這裏堵上。”許明遠在親兵的陪同下,將整個大冶縣布置得紮紮實實,他自認為自己不是什麽天才,因此每次打仗之前都會做好充足的準備。

對於自號為大都督的寧忠源,許明遠不算熟悉也不是很陌生,之前在張連登府上是見過的,二人都曾經跟隨過張連登,因此從另一方面來說,許明遠對於寧忠源還是頗為看重的,能夠鬧出這麽大的聲勢,想必也不是一般人。而且二人也算是同處出一門,因此心裏也是對寧忠源非常同情。

可是不管怎麽說,許明遠都不會去投靠寧忠源,因為他從來都不會懷疑整個朝廷的強大,不管寧家再怎麽折騰,頂多也就是在湖北省內折騰折騰就完了,湖廣水陸提督王文煥已經在開始調動兵馬了,一旦跟襄陽府的滿丕會合,便會立馬合兵進攻武昌,屆時寧家再怎麽能折騰也會被按死,只是這一切都需要看滿丕的決心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