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為臣道

管源忠所言並不是什麽稀奇,楊宗仁在想到這個法子的時候,就已經想過這一點了,可是楊宗仁此人性格與他人不同,不僅是一個能臣,還有幾分名留青史的渴望。

在楊宗仁的潛意識裏,只要他是在為國為民,那麽就算是死,也是光榮的,值得青史大書特書的,當然這並非說楊宗仁是一個正臣,而是別人當官所為是錢財、為世俗權力,而他是為了名留青史,看似更為高尚一些,其實骨子裏的自私是一樣的。

出於這樣的出發點,楊宗仁並沒有把管源忠所言放在心裏,不過他還是想把管源忠拉到一條船上來,無論這個目的是為了什麽。

“管兄,你的意思我何嘗不知?只是如今兩廣危在旦夕,下官亦不曾將自身的身家性命放在心裏,縱使世人辱我謗我,又有何妨?只要皇上懂我的這番忠心,只要能為大清鏟除楚逆,無論何種結局,下官亦願矣。”

楊宗仁站起身來長揖一禮,嘆道:“我雖然沒有楊大人那般為國廝殺的勇氣,可畢竟還是一個讀書人,這等君臣大義,下官心裏還是清楚的。”

管源忠當下也不再作聲,話不投機半句多,也只能選擇端茶送客。

楊宗仁見管源忠想要置身事外,除了長嘆一聲也無他法,不過楊宗仁此時決心已下,縱使他想要當上這兩廣總督,也需得去做出一番事來。

做事做事,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都需要做出來,才能被天下人看得見。

創辦團練便是楊宗仁拿出的一招狠棋,當然這無疑於是在押寶。賭的不是康熙的想法,甚至也不是整個朝廷的想法,而是天下的變局。

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當前的大清王朝,並非只有八旗才能參與到這個棋局裏來玩,還有一群人,那就是隱藏在無數人背後的地主鄉紳,他們的力量之強大,是歷朝歷代君王都不可能看不到的,包括如今的康熙,也包括後來的乾隆。

在這種情況下,寧渝起家依靠的其實也是地主鄉紳,那就是寧、程、鄭等楚地大族以及其他的小家族,才能裹挾出這般的大勢來。當然他搶奪其他忠於大清的鄉紳土地,也是出於為這些大族考慮,目前也只是拿出一部分土地分給了功臣,更多的利益依然是被大族所把持。

打天下不是意氣用事,也不是殺伐決斷,而是團結更多的人,更多的力量,如果只是一味殺伐,那麽寧渝離死也就不遠了。

因此寧渝能夠利用大族成事,楊宗仁自然也想利用這些地方的實力派來成事,倡辦團練折便是給天下地方豪強勢力看的,他在告訴這些人,支持他就有糖吃。

在昏暗的燈火下,楊宗仁奮筆疾書,如今七月份的天氣,讓他額頭上都是汗水,可是這一點也擋不住他內心的激動。

“……粵團義勇有余,而散無統紀,竊恐一旦有事,玉石不分,轉難收拾。雖今日楚逆其將才兵力、船堅炮利,迥非三藩之逆可比,而先事預防,主客異勢,以精練之營勇為正兵,以各鄉之聯團為援應,未必竟不足相持。”

楊宗仁想了想,又寫道:“臣懇請皇上派遣粵地大員,延請主持團事,用粵民之望以用粵民,並屬鎮道各官虛衷延訪,冀使官紳一氣,固結人心,能彌外患於將來,當可激厲眾志,共矢同仇。”

這一番文字卻是寫得酣暢淋漓,楊宗仁寫完後又反反復復推敲了幾遍,改了其中的幾處字眼,便放在了奏事折當中,隨後便開始寫起了謝恩折,這封折子則要好寫許多,一團生花妙錦的文字很快寫就,用黃綾包好,便差人送完了湖廣前線。

此時的湖廣邊界已經打成了一團亂麻,清軍攻勢並不順利,眼看著這十幾天的功夫下來,只是粗粗打破了復漢軍的幾處小堡,而後方的防線卻依然堅固無比,想來短時間怕是無法攻克。

這讓康熙心口始終憋了一口氣,他想大軍直入武昌,卻沒有想到被這信陽給絆住了腳,連同其他幾路都有些不順,正處於憂愁之際,處於勛陽的年羹堯卻帶來了好消息。

“回稟皇上,年羹堯發來急信,聲稱已經攻克了青桐關,斬俘楚逆千余人,如今正往鄖縣攻去。想必不日便能再斬獲大捷!”

張廷玉臉色有些激動,他已經很久沒有聽到這般的好消息了,聲音都有些顫抖。

馬齊、白璜、阿喇衲、祁裏德等人亦是萬分高興,他們一起跪下來,以額觸地。

“恭喜皇上,有此大捷實在是皇上天威所致,奴才為皇上道喜呢。”

康熙終究是聽慣了奉承,此時聽到這些諛辭,心裏雖然高興,面上卻不做聲張,淡淡道:“年羹堯勤勉得力,忠勇為國,著賜雙眼花翎,並賜下黃帶、紫轡等物,以恩賞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