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

“萬裏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這安慶城,果然是一個好地方啊!”

一名三十多歲的清軍將領站在城墻上,望著遠方的滾滾而去的長江,不由得發出感慨聲,此人便是被康熙十分看重的嶽鐘琪,如今新的官職是安徽提督,肩負整個安慶的城防重任,可謂位高權重。

“大人,江邊風寒,不能久留……”一旁的家丁嶽山謹慎道,他是嶽鐘琪從四川帶出來的,從小養在府上的家生子,因此一直負責服侍嶽鐘琪的生活起居。

“嗯,走吧。”嶽鐘琪頭也不回便離開了城墻,只是下到城墻以後,卻又情不自禁望了一眼西面的城墻,不由得輕輕嘆息了一聲。

那個方向,是復漢軍,是寧渝,也許對方也正在望著長江。

回到了城內官衙,嶽鐘琪在書房裏看著手中的一封密折,作為康熙的親信重臣,他有權利將目前的一些的情況反映給康熙皇帝,可是具體怎麽寫這封奏折,卻讓嶽鐘琪有些頭疼,實在是因為眼下的情況著實不妙,根本不太好跟康熙交代。

在如今的康熙皇帝眼裏,傅爾丹和嶽鐘琪是自己手上最為得力的兩把利刃,可是傅爾丹如今在武昌城下折戟,對於嶽鐘琪而言,不免有些戚戚然,他不同於傅爾丹的莽撞與勇猛,心裏多少有些謹慎與自知,更不敢在康熙面前大言不慚。

復漢軍不好對付!寧渝更不能輕視!至少在嶽鐘琪眼裏,他認為自己對上寧渝,獲勝的把握都不是很大,特別是在研究過寧渝過往的戰例之後,嶽鐘琪更是堅定了這一個想法,問題主要不是指揮因素,而是雙方軍隊的素質,實在相差過大。

嶽鐘琪研究過之前的戰例,每戰中清軍都會暴露出一個十分顯著的問題,那就是不能久戰,無論是利用火槍還是進行肉搏,清軍都很容易出現士氣崩潰的問題,綠營士氣最差,八旗次之,而復漢軍無論是主力師還是守備師,在士氣上都要高於清軍。

在折子上面,嶽鐘琪對於這個問題還是比較謹慎的,主要是心裏也明白,這件事會更顯的敏感一些,因此折子更多的還是針對於器物方面,無論是鳥槍還是火炮,現如今清軍都遠遠不如復漢軍,這也是目前清軍主要集中反映的一大問題,倒也不算忌諱。

至於目前的安慶守衛問題上,嶽鐘琪也沒有隱瞞當下的難題,由於雍吉納大軍潰退的過於徹底,損失實在太慘重,因此安慶收納的潰兵只有數千人,再加上從浙江加急趕來的綠營,加起來也不過兩萬出頭。

先不說這兩萬綠營在裝備和訓練上十分落後,就連士氣也是到了最低點,每天都有人想要逃出安慶,在嶽鐘琪果斷斬首一批人之後,才止住了這種潰逃,然而更大的問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這樣的一批人根本沒辦法上的了戰場。

到最後,嶽鐘琪也跟康熙簡單匯報了一下自己的作戰思路,那就是固守待援,爭取等到康熙的十萬大軍抵達,到時候裏應外合,便能擊敗四萬復漢軍。在嶽鐘琪看來,復漢軍肯定是不會等到來年開春再東進,相比只要做好準備,在冬季也會進攻安慶。

是的,嶽鐘琪對於這一戰的期待,僅僅只是擊敗即將東進的四萬復漢軍。至於徹底剿滅復漢軍,在嶽鐘琪看來短期並不可行,當然在奏折後面也委婉勸解,只要將復漢軍堵在湖廣和江西,那麽就算是磨,也能把復漢軍徹底磨碎,並不急於一時的決戰。

嶽鐘琪將奏折寫完以後,心裏這才長長嘆了口氣,將奏折用黃綾布包好,隨後便派人送到了康熙大軍中,期盼著安慶眼下的局面能夠被康熙所理解。

從義陽三關到安慶的距離並不遙遠,因此奏折很快便送到了康熙的面前。而此時的康熙實際上基本已經放棄了對義陽三關的攻打,主要是地勢實在是過於險要,再加上沒有充足實用的攻城大炮,光靠那些老掉牙的大將軍炮,無法攻破已經被水泥加固過的關隘。

除此之外,復漢軍在其他方面的戰略壓力變小,也就加強了義陽三關的守衛,原先的守備第三師已經抵達了三關,兩萬人加上數十門的火炮,再加上大量的手榴彈,已經徹底讓康熙放棄了用血肉來強推義陽三關的想法。

在這種局勢下,康熙萬般無奈也只能選擇撤軍,而他的撤軍方向便是六安和廬州方向,並且打算在六安和廬州進行整頓歇息,等到天氣稍微轉暖,便開始進軍安慶,從而實現在安慶堵住復漢軍的目的。

這一點其實跟寧渝的分析是不吻而合的,實在是因為在當下清軍支出實在是過於龐大,這十幾萬人在外面飄著,再加上先前戰死的近十萬清軍,都還需要撫恤和燒埋銀子,這一筆筆巨大的開支,是目前清廷的國庫裏難以承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