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占西安

說起來八旗軍制,完全就是一團亂麻,哪怕是雍正皇帝自己,在了解清楚後也是感覺有些過於繁復,什麽滿洲、蒙古、漢軍混雜在一起,還分為什麽前鋒、驍騎等營,關鍵是就這樣還分為八個旗,因此這裏面的一套東西尋常人完全不懂。

若是放在過去,大夥不懂也就不懂了,可問題是八旗新軍的作戰方式仿照的復漢軍,這編組自然也得往復漢軍方向靠,納爾蘇經歷過安慶一戰,他對於這一點非常了解,可以說這一套平時就算了,但是在那種大規模會戰時,八旗的軍制就會顯得非常累贅,根本無法適應現如今的作戰需求。

“皇上,奴才以為當下我八旗新軍既然都習練了新的戰法,自然也就不能再用老的軍制,八旗新軍裏面不能再按照各旗分設,也不能按照原來的各營分設,應該把所有人都混編在一起,然後分為八個鎮,每鎮一萬兩千五百人,卻是剛剛勝過楚逆的一個師。”

納爾蘇的這一番建議自然不是憑白得來的,這也是他跟戴進賢請教後的結果,如今自己卻是吃透了後,感覺這種制度深以為妙,便向雍正提出了建議。

雍正從來都沒有抱著祖宗牌匾過日子,因此聽到納爾蘇的這一番建議後,倒是頗為感興趣,“繼續說,說具體一點。”

“啟稟皇上,在奴才的規劃當中,八旗新軍十萬人可分為八個鎮,每鎮下轄步兵兩協,每協兩標,每標三營,每營四隊,其中炮兵一標,每標四營,每營四隊,輜重兵每隊兩排,每排三棚,總計全鎮官長及司書等七百四十八名,弁目兵丁一萬零四百三十六名,夫役一千三百二十八名,共計全鎮人員為一萬二千五百十三名。”

納爾蘇將新軍的編制細細詳述了一番之後,又接著道:“與舊制不同,新軍制度每營丁額固定,以此更加容易判斷戰力之強弱。”

說起來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坑,傳統的八旗和綠營下面也都有營的編制,可是這種所謂的營,從來都不固定,每營兵員的具體數量也無定制,少的二百來人,多的近千,一般來說在五百人上下,這種不固定的方式,很容易導致上官對該營的戰力判斷失誤。因此在納爾蘇的新軍制度中,直接將每營人數都給固定了下來,每營人數為六百六十人。

“如此一來甚好,每鎮官兵的戰力也都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在後勤補給上也能心裏有數。平郡王,朕果然沒有看錯你。”

實際上在納爾蘇的新式軍制改革中,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通過這種方式改編以後,八旗各鎮也就不再幹預地方政事,而是成為了更加專業的軍隊,每天只需要自身的訓練即可,這對於軍隊的戰鬥力培養是非常有利的。

在納爾蘇的計劃當中,這八個鎮的官兵最早也需要兩年功夫才能一戰,因此這兩年的時間,清廷依然只能依靠西北的大軍和京營的八旗,再加上北方各省的綠營團練來抵禦寧楚。

……

“轟隆隆……”

隨著一陣沉悶的炮響聲和地面的劇烈抖動,接著便是一陣喊殺聲響徹天際,許多頭上裹著紅布的士卒們揮舞著刀槍,從城外的壕溝裏一躍而出,他們手裏舉著長矛盾牌,架著攻城雲梯,便開始朝著城墻上攀爬。

臨潼,西安的東大門,可以說是攻克西安的必經之地,因此陜西的清軍在這裏展開了架勢,盡管人數不多,可是憑借著地利也堅守了足足有兩天的功夫,而在這兩天的時間裏,無盡的廝殺使得城墻上下都堆滿了屍體。

大義軍現如今是真的只有前進的道路,因為後面已經徹底被寧楚給堵死,一旦打不下西安,就意味著無路可去。屆時就算真的投靠寧楚,可是寧楚會不會來救也是一個問題。

有進無退,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句話如今用來形容白蓮教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可是對於臨潼上面的清軍來說,他們也沒有後退的路,誰不知道白蓮教是流寇,若是一旦西安失守,則意味著整座城的百姓都危險了。

當所有人都沒有後退的理由時,廝殺也就成為了唯一的選擇。

正在呐喊著攻城的大義軍士卒,接二連三被人從城墻上給推了下去,摔成了肉泥,當這一幕落在了漢王劉如漢的眼裏時,他沒有絲毫的情緒波動,實際上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當下誰都可以有憐憫心,唯獨他劉如漢不能有,否則下一個死的就是他自己。

如今的白蓮教跟寧楚的關系,在實質上是已經破裂了,這是必然的。因為自從他劉如漢決定進軍關中之後,其野心也就暴露無遺,他想要擺脫復漢軍的控制,甚至不惜用河南跟寧楚做交易,換取支持進攻關中的機會,當然他也為此得到了大量的鳥銃和子母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