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機已至

聽到寧渝這番話後,眾人不由得面面相覷,很快便有殿外的兩名侍衛,極為費勁地將一個三尺多高的地球儀擡到了大殿上面來,上面放置了一個圓滾滾的球體,還描繪了許多圖案,看上去極為精細。

都察院左都禦史李紱先前一直沉默寡言,可是見到這件物事時頓時來了勁頭,他走上前去仔仔細細看了幾眼,才低聲感嘆道:“這個地球儀,臣曾經在康熙的禦書房當中見過,只是這件地球儀,卻顯得更大更精細了些。”

“哦?康熙的書房裏有這件東西?”

恩斯特臉上也帶著幾分得意的笑容,因為此物是他匯同其他相關的傳教士,專門制作出來的一件地球儀,也是送給寧渝的第一件禮物。

這件精心制作的地球儀制作顯得極為精細,球面上繪黃道、赤道、經緯度,其中赤道繪以紅色,黃道繪以黃色,經緯線每隔10°畫一條。球體中腰處的銅圈為地平圈,上刻四象限。與地平圈相交的銅圈為子午圈,球北極處附時盤,上刻十二時辰,分初、正。

除此之外,上面還標有了二十四節氣名稱、南北回歸線、南極圈、北極圈等,並且還繪制了整個東亞的行政區域,像一些大城市的名稱也列在了上面,比如“北京”、“南京”、“太原”、“寧夏”、“蘭州”、“南昌”、“蘇州”、“廈門”、“武昌”、“漢口”等,還有河流、湖泊、島嶼,就連長城都標注在上面了,精準度雖然無法與後世地球儀相比,可是在這個時代也算得上極為難得了。

眾人圍著地球儀議論紛紛,他們對於地理的認知並不算膚淺,實際上地球儀早在元代時便已經有了,只不過並沒有如此這般精細罷了,可是大臣們對於基本的地球認知還是足夠的,因此對於地球是個圓的這一點,並不會感覺到驚訝,頂多就是驚訝這個地球儀的精度,比起過去的要強上許多。

“萬歷時期,西洋傳教士利瑪竇曾經來華,宣傳地圓之說,並且還親手制作了地球儀和《坤輿萬國全圖》,只是當時的地球儀並不如現在這般精細了。”

崔萬采博學多識,很快就想到了藏在史書當中的這麽一段小插曲,他也仔細看了看地球與,感嘆道:“如今這個地球儀太精致了一些……”

等到眾人稍微平息了片刻,寧渝才輕聲道:“朕將它拿出來的原因,便是希望你們能夠將眼光放得更加長遠一些,如果只是推翻清廷,確實不需要做這些事情,可問題是,咱們這個世界是互通的,如果我們不搶先去西方,那麽將來就是他們來到我們這裏。”

“或許這一天不會很快到來,或許朕和諸位愛卿都看不到這一天,可是我們的子孫呢?如果到了那一天,當華夏國門被叩開的時候,我們的子孫會怎麽看待我們?”

“一群食古不化的老頑固!一群妄自尊大的老腐朽!”

眾人沉默了,他們不明白寧渝的想法,可是恩斯特的眼神卻越來越亮,他的臉上充滿了敬佩之情,在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君王能夠像這般謙卑地看待未來。

無論是垂垂老矣的西班牙國王腓力五世,還是野心勃勃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以致於那些大大小小的歐洲君主們,他們都僅僅滿足於現在的一切,將目光放在了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裏,卻從來都沒有真正擡起頭看向遠方。

見到眾人似乎有些感觸了,寧渝這才長長嘆出一口氣,輕聲道:“恩斯特和歐洲來的所有人才,都將會得到重用,但是不是讓他們去當官,而是走進大學裏,去培養更多的學生,建立一個更加持續的培養機制。”

聽到寧渝這一番話,從群臣當中卻是站出來了一人,看上去雖然頗為年輕,可是氣度儼然,拱手道:“臣教育部尚書全祖望謹遵聖意,教育一事乃國之根本,中西思想之薈萃,方能鑄就良才。”

教育部尚書全祖望堪稱是整個朝廷高官當中最為年輕的一位,而且還是職掌的教育部這樣的衙門,可是卻無人不服,實在是因為此人的來歷太大了,而且這裏面牽扯到了一樁雅事。

說起來話長,當初寧渝在宣布進行改制之後,原來的六部被拆分成了數十個部閣衙門,其中大部分的衙門裏,都找到了比較合適且能服眾的尚書,可唯獨教育部事涉重大,卻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

寧渝最開始打算讓江南文宗呂毅中來擔任,其威望足夠且能服眾,可是呂毅中推辭不就,聲稱要閑雲野鶴,後來無奈之下又尋嚴鴻逵,而此人也是推辭不就,後來二人向寧渝推薦了一人,便是剛剛二十出頭的全祖望。

全祖望之所以能夠得到這二位大儒的推薦,既是因為他本身博學多才,也是因為全祖望是如今浙東學派的代表人物,還是梨洲私淑弟子,在士林中的聲望頗大,讓他來做這個教育部尚書,是能夠服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