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

回到南京之後,許成梁先去了樞密院述職,而宇治景並沒有第一時間去樞密院,而是直接奔赴皇宮,面見皇帝。

當宇治景通稟入宮之後,寧渝正在禦書房裏,看著首輔寧忠景呈遞的關於重修《明史》的折子,這也是寧忠景第三次呈遞了重修明史的建議。

嚴格來說,歷朝歷代以來都會給前朝修史,以證明自己自身的正統性,因此清廷在據有中原之後,第一件事也是修明史,以此彰顯自己的正統性。

從順治到康熙,再到如今的雍正,這幾個皇帝都在強調修明史,這裏面的政治意味是非常濃厚的,但是因為某些緣故,清廷修編的明史,有目的毀滅不利清廷之史實,在客觀性和真實性上有待商榷。

特別是修纂《明史》的那些人都是東南江浙文人,因此多為東林黨人立佳傳,為其粉刷,也是東南縉紳一脈相承的緣故。

當然,這些都是清廷操弄慣了的手段,除了《明史》之外,連帶著詩詞也進行了修改,比如把嶽飛《滿江紅》中“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篡改為“壯志饑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

像張孝祥名作《六州歌頭》中的“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中的“膻腥”二字也觸碰到了清廷君臣的敏感處,因此也被改成了“亦凋零。”還有陳亮的“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改成了“一個半個挽雕弓”。

在寧渝的記憶裏,後來乾隆修纂《四庫全書》的本質,就是為了給清廷洗刷,其中帶著很明顯的政治偏向,由於一些緣故,大量不同類別的文獻被排除在外,因此其中缺失的內容浩如煙海。

對於已經開創寧楚君臣而言,傳承明之天命,自然也要為明重修《明史》,這是一項十分重要且嚴肅的政治工作,具備朔本清源的作用。

之所以寧渝前面一直不準,原因很簡單,他當時還沒有徹底奠定南方根基,這個時候修《明史》,很明顯有舍本逐末之嫌疑,如今南方既定,僅僅只欠缺北方數省,這重修《明史》之事,也就提上了日程。

寧渝在寧忠景的折子上畫下了一個圈,並且批示道:“重修《明史》之事,乃奠定根基之要事,內閣需特別組建修史委員會,內閣領頭,以教育部為主導,當以十年為期,完成初稿,一應所需費用,編入內閣來年預算案中。”

等到這件事處理完成了以後,寧渝也讓人通稟宇治景進書房,目前需要寧渝處理的是事物還是比較多,因此並沒有太多時間去接見自己的總參謀部副部長。

“臣總參謀部副部長宇治景,見過皇上!”

寧渝望了望宇治景略顯瘦削的身影,心裏倒是有些感嘆,他畢竟是從戰場的血雨裏滾打出來的,落下的病根一直未見好轉,便低聲道:“待會朕會派遣太醫正葉天士去為你診療,不管怎麽樣,這身體還是要緊,你也就二十出頭的年紀,可不能把自己的一生給廢了。”

“臣謝過陛下。”

宇治景的聲音裏多多少少有些激動,他在外領兵作戰快三年了,中間並沒有真正單獨見過皇帝。

寧渝點了點頭,隨後便輕聲道:“朕把你調到總參謀部來,心裏可有埋怨於朕?”

之所以這麽問,完全是因為明年的北伐之戰展開後,到時候前線的將士更加容易立功授爵,反倒是樞密院內各大部門畢竟只是後方,立功的機會卻是少了不少。

“臣不敢,臣雖然也有北伐中原的想法,可是心裏也明白一點,沒有總參謀部的謀劃,沒有總後勤部的補給,沒有總裝備部的各種新式武器,前面的仗也不會好打。”

宇治景臉色依然淡淡的,不過說出來的道理卻讓寧渝感覺頗為順耳。

“沒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寧渝笑道:“並非只有在前方打仗的才是英雄,在南京樞密院這方小小的天地裏,能做出一番功業,同樣是英雄。董策明白這個道理,但他還欠缺第一線的經驗,所以朕讓他去帶兵,但是你已經不缺了,你需要的更大的格局。”

“多謝陛下指點,臣絕不負陛下重望。”

寧渝點了點頭,站起身子走到禦書房前掛著的輿圖面前,上面的半壁南國江山已經盡數染成了寧楚代表的紅色,而清廷所代表的黑色則盤踞在北方,有山東、河南北部、直隸、山西、甘肅、滿洲等等……

“明年北伐,嚴格來說有些倉促,但是朕心裏已經等不及,相信你們心裏也是如此。”

寧渝望著輿圖輕輕嘆口氣,“江山淪喪,已有八十載……實在是一天也不想再多等。因此,宇治景,你的擔子會很重,明白嗎?”

宇治景深深望了輿圖一眼,隨後才低頭輕聲道:“陛下心裏的想法,亦是萬民的想法,更是我們的使命,臣必當竭盡全力,確保明年的北伐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