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

巴達維亞,作為一座具備數百年發展歷史的城市,這裏幾乎見證了南洋土著人民同西方侵略者的風風雨雨,甚至可以說光是從它的名字上的變化,就能體現出這種風雲變幻。

在最早的時候,巴達維亞還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叫做巽他格拉巴,其中含義便是指‘椰林密布之地’,長期以來都是輸出胡椒和香料的著名海港,受到當時貿易者們的青睞,當然也使得它落入到了葡萄牙人的手裏。

後來到了十六世紀的時候,穆斯林首領領導印尼人民打敗了葡萄牙殖民者的艦隊,收復了巽達加拉巴,把這裏改名為雅加爾達,意思為‘光榮的堡壘’,而當時的華人稱它為‘椰城’。

等到七十年之後,荷蘭東印度公司再一次占領了印度尼西亞,並且將雅加爾達再次改名為‘巴達維亞’,從此巴達維亞便成為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總部所在,貿易遍及亞、歐、非三大陸,還長期在此舉辦交易會。

當然,在巴達維亞同樣不缺乏漢人,他們大部分都是從中原逃過去的百姓,在巴達維亞成功生存了下來,並且受到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重視,成為了打壓當地印尼土著的一大籌碼,像不少的華人都被荷蘭人任命為甲必丹。

所謂的甲必丹,便是指葡萄牙及荷蘭在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殖民地所推行的僑領制度,原本意思是指首領,即利用在印尼上經商、謀生或定居的華僑領袖,讓他們幫助殖民地政府處理當地的民政事物,重點就是控制當地酋邦勢力。

像劉如龍便是在巴達維亞生存了幾十年的甲必丹,他出身於巴達維亞華僑大族劉家,擅長說一口荷蘭語,再加上家族在南洋經營的層層關系,使得他年紀輕輕就受到了荷蘭人的看重,成為了巴達維亞有數的華僑首領。

靠著荷蘭人的撐腰,整個劉家勢頭都在蒸蒸日上,他們靠著甲必丹的特權,四處欺行霸市,除了不敢惹西洋人之外,對於巴達維亞的酋邦和華人都十分苛刻,以至於巴城的華人都對劉家恨之入骨,可是劉家卻絲毫都不在意。

用劉如龍的話來講,只要能夠保持他們劉家的富貴,當荷蘭人的狗又如何?

可是隨著寧楚的崛起,南洋的局勢也在發生著飛速的變化,漢人的勢力逐漸深入到了南洋,大量掛著寧楚旗幟的商船也在南洋穿梭,其中所出現的利益上的沖突也不少,因此原本在整個南洋生存的漢人們,都開始思考起一個關鍵的問題,自己到底還是不是華夏人?

正所謂夷狄而華夏者,則華夏之;華夏而夷狄者,則夷狄之。

對於南洋華人而言,他們雖然在南洋的日子過得比內地好上許多,可是在身份認同問題上卻一直都比較痛苦,因為他們雖然自己認為自己是華夏人,可是畢竟生活在異域他鄉,卻經常受到一些歧視。

特別是對於在南洋的荷蘭人而言,華人雖然能夠對他們的統治起到幫助,可是終究只是把華人當成下等人,從本質上不比眼下的酋邦地位高,而且荷蘭人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還經常去故意挑動當地酋邦和華人的矛盾沖突。

劉如龍不在乎這個,可不代表其他的華人不在乎這個,他們終究還是希望有一天能夠堂堂正正回到華夏,也希望能夠真正成為華夏的子民,因此這些人對於寧楚的到來,往往都是持以歡迎的態度。

只不過劉如龍最近也有些慌了,因為寧楚崛起的消息並不是秘密,再加上前段時間荷蘭人跟台灣義軍沖突的消息,使得不少華人都私下傳小道消息,認為復漢軍要打到巴達維亞來,這讓像劉如龍這樣的甲必丹都有些驚慌。

劉如龍可不認為當復漢軍到來後,他能夠有什麽好果子吃。畢竟他對華人做的那些事情,都足夠他死上十次都不止了。

當然,劉如龍也有自己的底牌,那就是現任巴達維亞總督維佐斯,自從維佐斯上任以來,劉家便將大量的銀子送進了總督府中,在聽說維佐斯喜愛華夏瓷器後,甚至還專門派人到廣州去搜羅了大量的精品瓷器,送給了維佐斯。

“老爺,維大人剛剛派人來了,說要您去一趟總督府。”

就在劉如龍心中憂慮之際,下人的一個消息卻是將他嚇一跳,總督維佐斯平時很少召集眾人,因此這個時候有事情相召,自然是有大事發生,因此劉如龍心裏多多少少有些忐忑,他連忙叫人準備好了禮物,然後跟著他一路往總督府而去。

不一會,下人便準備好了各色禮物好幾擔,其中光是瓷器就有好幾對,再加上三千兩白銀,一行人就這麽挑著擔子,往總督府方向而去。

在巴達維亞城裏,像這麽光明正大送禮的,其目的地自然只有總督府。畢竟整個巴城裏的百姓都知道,只要是給他送禮,總督維佐斯幾乎可以說是來者不拒,當然想要指望總督辦事,那就要看送禮送得夠不夠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