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江湖之遠(第3/3頁)

“大人,蒸汽機一事實在事關重大,不可貿然而為。”

羅潛臉上露出一絲焦急之色,他何嘗不懂自己的這個東家,可以說對方是他見過最體貼民情的好官了,自然不願他為這件事卷入太深,以致於失了聖眷。

薛海雲輕輕笑了笑,“文山,你放心,我明白陛下的意思,這一次恐怕陛下還會有意借我這把刀呢。”

實際上,對於大楚的這些頂層人精們而言,朝堂的這一次博弈並非是結束,而是在過去五年矛盾沖突的一次激化,薛三的死也只是將原本蒙在上面的紙徹底撕開,將所有的矛盾直接暴露在所有人面前。

特別是在報紙上面,圍繞這起案子的嘴仗並沒有停歇,不過問題已經逐漸從案子轉移到了本質上面,即工商業在發展的同時,是否需要擔負起更多的責任?是否需要從利潤中劃撥更多一部分去彌補對社會的虧欠?

作為工商界麾下的報刊,《工商日報》擬文表示,工商固然有大利,可是本身稅賦就很高,且利也給了朝廷,也給了國庫,如果再單純提高商稅,本質上也是殺雞取卵,因此這筆賬並不能這麽輕松地算在工商界上,而是需要朝廷給出一個方略。

至於《清流報》則略顯激進的認為,朝廷眼下財政增長雖然有很大程度是因為工商業的發展,可是這份發展裏面本身也包含著許多百姓的心血,他們認為工商業需要為此付出更多的代價。

雙方自然是誰也說服不了誰,或者說大家都明白,整件事最終要收場,恐怕還是需要皇帝的意志。

七月二十七,就在報刊業打著嘴仗的時候,蘇州府各大紡織廠門前卻匯聚了原本的織工們,這些人有的年齡太大,有的身體太過於瘦弱,他們無聲地站在街頭,手中拿著長棍短棒,聽著裏面轟隆隆作響的機器聲音,臉上透著些許仇恨之色。

嚴格來說,這些人都是紡織廠不要的工人,面對著紡織廠的逐步侵蝕,他們幾乎沒有任何的反抗之力,甚至連薛三那般的蠻橫都沒有,只能被動地看著這幾年土布被機制布徹底趕出市場,也只能看著自己的收入越來越低。

然而,當薛三這件事被徹底鬧大之後,他們終於不願意繼續坐視下去,而是選擇來到了這些紡織廠的門口,他們雖然手中拿著武器,可是誰也不敢真正往廠裏走上一步。

說到底,若非為了活命,誰願意鬧到要殺頭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