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 婆羅洲之變

革新十三年七月,長達數年的北方邊界勘定工作終於完成,新版的大楚地圖算是徹底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囊括了整個遠東地區、整個東西伯利亞以及大半個南洋的大楚,就仿佛延伸出了一個巨大的懷抱,將整個華夏漢地囊括其中。

“陛下拓地億萬,當為三皇五帝以來的最偉大之大皇帝!”

“祈求陛下於泰山封禪,一定帝業之萬年繼統!”

“陛下萬歲,大楚萬歲,當為盛世之天下為賀!”

站在堪稱巨大無比的輿圖面前,大臣們瞬間開啟了歌功頌德模式,並且準備給寧大皇帝安排標準的明君聖主才有的待遇——全套的泰山封禪典禮。

寧渝對這玩意並不感興趣,說白了這依然是儒家文化裏的一套東西,無非就是向上天彰顯他這個皇帝幹得還不錯,順便也給天下人瞧瞧,這是他作為皇帝的功績——可是寧渝需要嗎?他根本就不用這些東西來鞏固自己的權威。

“朕非受命於天,而是受命於萬民。”

寧渝這一張口就震驚了所有的大臣,這古往今來的皇帝都是想著各種法子給自己塑造金身,恨不得讓自己形象更加神聖化,所謂的受命於天,便是告訴大家夥,我這個皇帝是老天爺讓做的,你們不要想著搶,以此鞏固自己的統治。

可是寧渝這句話否定了自己法理權的天然性,而是將它真正的同萬民聯系起來,“朕受命於萬民,只有百姓們的日子過好了,朕才能算得上是一個合格的皇帝,這跟泰山封禪沒有任何關系。”

“昔日唐玄宗於泰山封禪,可是後來卻爆發了安史之亂,不正說明了一點,泰山封禪無非就是求得自己一個心安,可是於國事無一絲一毫之利,還不如把這個費用節省下來,用來改善百姓的民生,你們也要同朕一般,少務虛名,多做實事。”

“陛下聖明,臣等不勝慚愧。”

崔萬采狠狠地瞪了一眼那些瞎建議的大臣們,隨即便拱手行禮道:“啟稟陛下,如今北境已經全入我手,伊麗莎白女皇也派人前來,要同我大楚勘定邊境,臣以為可派遣使團前往便捷。”

寧渝對這件事自然是十分清楚,因為論起對伊麗莎白的了解,恐怕沒有人會比他更清楚,倆人好歹也是在一個被窩裏滾過的,對於伊麗莎白的心思他自然很清楚——無非就是看到大楚日益強盛,擔心將來哪一天大楚會再次西進,到時候她恐怕連一絲反抗的能力都沒有。

自從伊麗莎白在革新七年的時候宣布繼承俄羅斯皇位之後,便帶著自己手底下的孤軍,主動配合復漢軍的攻勢,一路掀翻了俄人在西伯利亞的諸多據點,甚至還直接收編了東西伯利亞總督戈洛文(前任東西伯利亞總督沙裏耶夫在政變中身亡),帶著人一路打到了葉尼塞河以西。

面對浩浩蕩蕩西征的伊麗莎白大軍,俄軍一方面的確打不過,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內戰的影響,不過由於緬什科夫元帥在兩年前就因病去世,因此安娜女皇才緩過氣來,她依靠著保守派貴族勢力,一方面收復過去的失地,而另一方面便派遣大軍同伊麗莎白在葉尼塞河呈現拉鋸態勢。

這一次伊麗莎白之所以派人要求來勘界,目的自然不僅僅只是為了勘界,同時也是在給他這個老情人傳遞信息,要求得到大楚的支援,能夠幫助她復國。

當然,在寧渝這種人眼裏,自然不會為了兒女私情去影響國家利益,因此他的態度也十分明確:可以勘界,但是談別的另說。

“俄人的保守派與改革派的分裂在這次內戰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對於我大楚來說是一件好事,為了保持這種戰略優勢,朕認為不可讓讓他們以整體的方式結束內戰,至少兩個俄羅斯帝國應該並存下去——”

寧渝面無表情地說道:“勘界之事可以讓外交部右侍郎劉鼎言去,他對俄人那一套熟悉,不過要記住一點,我大楚土地雖然遼闊,可是沒有一寸是多余的,此番楚俄勘界之事當好好把握其中分寸。”

“是,陛下。”

一名四十出頭的中年官員出列道,他正是剛剛上任的外交部右侍郎劉鼎言,此番出使也是因為他懂得俄文,也是長期對俄的外交專家。

說起來,朝廷當中也不乏有人覺得大楚兵威強盛,當直接出兵一路打過葉尼塞河,最好是能夠進逼烏拉爾山,將整個西伯利亞吞進肚子裏——可是這種天真的發言,很快就被樞密院的人給駁斥了,倒不是因為打不過,實在是因為漫長的後勤線,幾乎可以拖垮任何一個帝國。

大楚自從進行國防軍改革之後,後勤工作也算是徹底從軍中主官手中剝離,由此大量的軍需轉運節點也開始建立,特別是像西安、伊寧還有恰克圖,都成為了西征的主要供應中心點,大量的物資從內地一路轉運過境,為前線的軍隊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