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4章 BMW被大眾惡意收購

牛小強當面提出雙方可以展開合作,這既是他的本意,同時也可以拋磚引玉,對方如果真的有所求,就可以接著他的話頭往下說了。

威廉卡丹和米娜對視了一眼,隨即米娜開口道:“牛先生,BMW公司當然可以跟貴方展開合作,但這件事只怕短期內是沒辦法實行了。”

牛小強暗想:對方果然有話要說啊。

他故作好奇道:“哦?不知這是為何呢?”

這一次威廉卡丹主動開口,他嘆了口氣:“唉,說起來挺讓人感到無奈的,就在三個月前,BMW公司遭受到了惡意收購,我們沒有任何準備,被搞得措手不及,現在處於很被動的局面,因此即便我們有跟貴方展開合作的想法,只怕也沒有辦法實現啊。”

牛小強打破腦袋都沒想到BMW公司居然會遇到這種困難,他很是吃了一驚。

按照現有的市值計算,BMW公司目前的價值大概在一百五十億美元左右。當然了,這只是明面上的價值,BMW公司還有巨大的品牌價值、許多熟練工人。

這些東西是隱性價值,如果真的有人想要掏出一百五十億美元收購BMW公司,這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事情。

BMW公司的盈利能力還是很強的,得益於在全球豪華汽車市場中的良好口碑,BMW公司目前的年營業額已經超過了五十億美元,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的增長之中。在可以預見的未來,BMW公司的年營業額必將突破百億美元大關。

營業能力如此強悍的一家公司,區區一百五十億美元就想買下,這簡直就是在做夢。

汽車公司跟一般的實業公司不同,一家汽車公司可以產生的集群效應遠遠超過其他的實體公司,帶動的經濟效益可以很輕松的突破五百億美元,提供的就業崗位有幾十萬個。因此一家汽車公司的真正價值並不能按照實體資產來估算。

就拿BMW公司來說,依賴於它生存的大大小小的配件公司就高達上百家,從業人員超過了二十萬人。

BMW公司本身的職工人數達到了五萬人的規模,除了生產和研發人員,還有銷售人員和售後服務人員,比如維修和保養工人,這些人員加在一起共同組成了BMW公司的職工體系。

正是因為汽車行業的巨大集群效應,以及這個行業可以提供的龐大就業機會,汽車行業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來說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使得各國政府對於汽車行業十分的重視。

基本每個國家的政府都有保護本國汽車行業的政策和法規,通過這些政策和法規來杜絕本國的汽車公司被國外的資本所兼並。

就好比美國,早就出台了相關政策,無論是哪個國外的財團,想要收購美國的汽車企業,必須要獲得國會的認可。如果國會不同意,就算你出再多的錢,也根本不可能成功收購。

牛小強對這些情況還是有所了解的,他聽了威廉卡丹的話後,第一想法就是這家惡意收購BMW的公司肯定來自德國本土,否則其他國家的公司根本想都不用想。

進一步的進行分析,牛小強推斷這家公司很有可能來自於汽車行業。這也很好理解:也只有同樣來自於汽車行業的公司,才會對BMW公司這麽感興趣,願意花費巨大的代價惡意收購BMW公司。

惡意收購跟正常的收購行為存在著很大的區別,最大的區別就是資金的投入。

如果是正常的收購行為,投入的資金基本跟公司的市值相差無幾,收購的溢價最多只會高出被收購公司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如果是惡意收購的話,需要花費的資金將會成倍提升。比如一家公司的市值為一百億美元,想要惡意兼並這家公司,至少需要花費兩百億美元的資金才有可能成功。

惡意收購是一種很燒錢的行為,它不需要經過被收購公司董事會的認可,也不會跟被收購公司的董事會進行協商。惡意收購的主要目標是公司其他股東手裏的股份,通過一倍以上的高溢價直接買斷這些股東手裏的股份,進而獲得被收購公司的控股權。

許多特大型公司的股東一般都很多,如果你能持有這家公司百分之十的股份,你可能就是這家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了。至於公司其他百分之九十的股份,則都分散在許多大大小小的其他股東手裏。

就拿BMW公司來說,它名義上是威廉家族掌控的企業,但實際上威廉家族只擁有BMW公司百分之二十的股份,其他百分之八十的股份都分散在小股東的手裏。

只要能夠獲得這些小股東手裏的股份,額度超過了公司總股份的百分之二十,BMW公司就會立馬易主,威廉家族將不再享有對BMW公司的掌控權。

牛小強進一步的分析起了德國本土的汽車公司,他很快就鎖定了主要的目標——大眾汽車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