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8章 意外收獲

講武堂位於西直門外的護城河附近,面積達一千二百畝,規模相當宏大,乃大明最大的書院,不過講武堂可不是普通的講學書院,而是大明版的黃埔軍校,是培養軍事人才的地方,至今已經成立三年,培養的第一批軍事人才即將在六月份畢業了。

講武堂是徐晉當初倡導建立的,旨在建立起一套系統科學的軍事人才培養機制,以取代傳統落後的武舉制度,同時打破陳舊僵化的衛所武官世襲制度。

正如所有食品都有保質期,一種制度,乃至一個帝國也有保質期,一旦保質期到了,食品會變質腐爛,制度會僵化落後,帝國會滅亡。

眾所周知,添加防腐劑可延長食品的保質期,那麽能不能延長帝國的保質期?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不斷地改革,切掉僵化落後的制度,制定更有活力的更合適的制度。

大明立國已有一百五十多年了,說得不好聽一點,保質期已過大半,很多制度已經腐朽僵化,不再適合大明的現狀,譬如養豬式的宗室世襲制度,給國家財政帶來沉重的負擔,而徐晉提倡的爵位降級世襲制,有效地緩解這種負擔;又譬如土地兼並、衛所軍戶世襲制等,全都已經僵化腐朽了。

衛所軍戶世襲制,這玩意在開國初期確實保證了兵源的穩定供給,但目前已經不再適合了,嚴重拖累了明軍的戰鬥力,君不見各地衛所軍戶出逃嚴重,十個有十個都是嚴重缺員的,而且戰鬥力還不忍直視。

軍戶世襲制,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階級固化,頗如普通士卒後代只能一直當士卒,而千戶的兒子成年後就能繼承老子的衣缽當千戶。

俗話說老子英雄兒好漢,一定就是這樣嗎?恰恰相反,老子英雄兒草包的反而更多,試想一下,武官如果一直世襲下去,久而久之,整個帝國的軍事領導系統就會被無能的草包所充斥,這樣一支軍隊能打勝仗就有鬼了。

徐晉正是看到了問題的所在,所以才力推以講武堂的方式來培養軍事人才,打破這種世襲制造成的階級固化。

講武堂招生不看背景,不看資歷,只要符合年齡、身體、智力等條件便可以報名入學,成功通過考核畢業後便包分配到各地軍隊擔任初級武官,按軍功和資歷獲得公平升遷的機會。

徐晉和嘉靖的計劃是,當講武堂能源源不斷地培養人才後,便逐步廢除原有的衛所世襲制,同時與募兵役制相結合,保證兵源供給。

言歸正傳,今日是正月初十,講武堂本來還在放年假,但是初八那天,京城附近的學員均收到了通知,初十這天必須回講武堂,因為屆時,北靖王徐晉將親臨講武堂挑選將才,被選中者有幸隨北靖王行軍西征。

一時間,京城附近的學員都炸窩了,激動得睡不著覺,只盼著正月初十快點到來,好在北靖王面前大展身手,然後被他“老人家”光榮地選中,進而揚名疆場,封妻蔭子。

毫無疑問,文官出身的徐晉可謂是軍中第一人,這些年來縱橫沙場,大殺四方,從未嘗敗績,堪稱戰神一般的存在,無論是在各路武將,還是普通士兵眼中,徐晉都是高山仰止般的偶象,自然也包括了講武堂中那些年輕學員。

聽問偶象要親自前來招人,試問這些學員怎能不激動,有些學員甚至專員趕了幾百裏路,通知已回家過年的同窗好友回來參加考核。

正月十一大早,數百學員便蜂擁入講武堂,在武德殿前列好隊翹首以盼,不過北靖王卻沒有出現,而是由講武堂的教習每人發了一份策論題考筆試,只有通過了筆試才能參加後面的武試,據說題目正是北靖王親自操刀的。

約莫半個時辰左右,筆試便考完了,因為徐晉出的題目並不多,主要考的是學員的應變能力,打仗不同做文章,講究隨機應,兵貴神速,那有時間給你慢慢琢磨。

直到試卷上交後,北靖王始終都沒有出現,估計要到第二天的武試才會親臨現場,所以學員們有點失望地散了,各回各的宿舍,靜候下午放榜。

此時的武德堂內,徐晉一襲玉色的襕衫,頭戴四言平定巾,坐在案後淡定地品著茶。

“稟王爺,策論考完了!”監考官走了進來恭敬地稟報道,身後五名教習各捧著一大沓試卷。

徐晉點了點頭,示意把試卷擱在案面上,微笑道:“辛苦諸位了,事出突然,所以咱們這次就不按規矩辦了,但日後講武堂的畢業考核必須嚴格按照流程來。”

“是是是,下官等不辛苦,倒是王爺辛苦了,下午就要出結果,實在太倉促了些,要不王爺明天再出結果吧,好歹時間充裕些。”監考官體貼地道。

徐晉擺了擺手道:“不必,時間足夠了,你們且下去休息,未時之前不要進來打擾本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