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0章 局勢艱難起私心(第3/4頁)

凱恩又想,超凡與平凡,兩者之間有著微妙的平衡。但自從魔眼商會成立以來,說商會的行為正在打破這微妙平衡的攻訐言論就沒有停止過,也並非完全沒有道理。

指責他的人中,居心叵測者,擔憂未來的也有。

他確實可以都當做耳旁風,依舊我行我素,但心裏不能沒點逼數。

他不光需要要考慮超凡世界在普通人面前過分曝光所帶來的諸多隱患,還得考慮教廷的反應。

當年獵巫結束,很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巫師、吸血鬼這兩個最大的、具有組織性和社會性的超凡者群體,願意遵守隱世規則,讓教廷獨自在世人面前裝超凡脫俗的比。

這是一個默守的約定。直到現在都是彼此之間沒有大動幹戈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麽他搞的事業,帶有明顯的超凡與世俗接軌的特征,算不算在挑戰教廷的容忍底線呢?

自然是算的。

甚至可以說,若非有未來人穿越引發的大湖偷襲事件、威尼斯大戰事件,他的魔眼商會現在說不定已經跟教廷開戰了。

正是因為從未來人的嘴裏得知了眾神的登場和他在水面之下的團體實力,兩次事件也展示了肌肉,教廷才選擇了忍讓。

想當漁翁的心思固然是有的,更多的還是忌憚和準備不足。

橫向比較,他的鐵血蟲群,跟教廷、又或其他勢力最大的不同是什麽?

其中一條,就是鐵血蟲群為戰而生,時刻準備者。

他在打造的是一個軍隊化的社會,而教廷,則陷入軍隊社會化的泥坑。

說泥坑有點過分了,這其實是組織機構的正常演變,戰爭從來不是目的,更好的過日子才是。

沒人願意把腦袋掛褲腰帶上過朝不保夕的日子,只不過有時候風險小、利益大,又或意願大於對死亡的恐懼,於是通過戰鬥解決問題。

所以教廷組織雖然龐大,但真正能舍命作戰的,其實就那麽一些些,連總人數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切分散在不同的權勢人物手中。而這些人物又有自己的盤算,這就使得開戰於教廷而言,是件很復雜的事。

威尼斯事件中,涅爾瓦雖然公開低頭,坦誠相待,一舉將他的聲望推到極高高度,以至於國際魔法聯合會,都不得添加一個威森加摩首席戰巫的位置給他。

但他本人,並未得意忘形。他感受到了涅爾瓦所言的天國手諭所透露的威脅之意。

教廷跟那幫能搞事的天使的聯系一直都沒有斷。現在的確是魔潮最低谷,降臨難度極大,可它馬上就要過去了,22年後,就能玩天國降臨了,問你怕不怕?

怎麽能不怕?那是十三億七千萬神級存在,別看米迦勒和路西法有事沒事就在那撕逼,可真要揍了米迦勒那個碧池,路西法是鐵定會出頭的。人家自己怎麽撕都是家裏人,外人就是外人,就是這麽個事。

更有意思是,他跟教廷開戰,巫師們未必就會站在他這邊。

畢竟開戰就會死人,凡人世界裏光腳的多,打的就是學好文武藝,賣於帝王家,建功立業、封妻蔭子的算盤。

巫師們不是,巫師天然優越於普通人,稍微有點腦子,利用特長從事些灰色事業,小日子就能過的有滋有味,也沒有什麽主義一天到晚鼓吹洗腦,為什麽拿自己的命去填別人理想的坑?

巫師戰爭,那都已經涉及巫師們的切身利益了。他們是如何表現的呢?

大部位巫師,選擇了當三孫子,屁都不敢放一個,甚至立刻倒戈。

為什麽?因為他們還有退路。伏地魔和食死徒們壓他們,他們可以將痛苦轉嫁給凡人。泥巴種再低賤那也是巫師,伏地魔想要統治世界,總得有執行者吧?他們混不上官,總是能混個吏當當的,皮鞭一甩,給老子挖礦,就那種。

這麽說把人性描述的太黑暗了?

凱恩不覺得,他承認巫師們也是人,也有人性閃光,被壓迫時也生氣,也未必就想的那麽齷齪。

然而不管他們是僥幸心理,覺得伏地魔他們不至於太喪心病狂,還是本能的認為自己憑借巫師的身份和能力,仍有退路。他們做出的事,都說明了一個問題,他們把裁定自己命運的權力讓出去了。

整個巫師戰爭,在凱恩看來,就像一場鬧劇,一個玩笑。因為從始至終,都沒有發動起群眾。

巫師們的日子還過的下去,沒有到不抗爭就死的地步,他們同情、認可鄧布利多一方,但不願意搭自己的命。

並且這也不是一場各據底盤,攻城略地的征服戰爭,而更像是白區的殘酷統治者和地下黨之間的抗衡。

最具戰鬥力的邪惡皇帝掛了,於是鄧布利多一方不勝而勝,白區就那麽成了解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