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2章 星座級戰艦艦隊(第2/3頁)

灰胡子造的星座級系列戰艦,沒有采用錘頭式設計,而是采用了比較傳統的虎鯨船體結構,尾部動力系統則是星型布局,並且還能外掛輔助推進系統。

沒錯,這麽造是因為,這種戰艦的定位就是高機動戰艦。

SC宇宙的太空艦船,分為普航系統和躍遷系統兩個大部分,不是一回事。一旦從躍遷狀態跳出,又或跳入前,都是使用的普航系統。

而SC宇宙技術不平衡的Low點也就在這裏,躍遷技術都成熟的可以從容的玩星區殖民了,普航技術還是低档次的等離子噴射引擎。

要知道,即便是在本源世界的21世紀上葉,等離子噴射引擎的技術就已經是可以隱約摸得到的了。

只不過人類還處於搖籃期,種族國家林立,意識形態各異,尿不在一個壺裏,沒辦法集中力量辦大事,資源不夠豐富。

在這樣的背景下,某些研究無法迅速轉化成實際的經濟效益,那麽再高大上,也有好高騖遠的嫌疑,因此一直推進緩慢。

可像SC宇宙科普盧星區人類,居然也才是這個程度的推進設備,連個十分之一光束的曲率引擎什麽的都沒有,這就形成了鮮明的反差,都已經不是高低配,而是未來世界和原始社會。

並且也不僅僅是普航引擎,還有探測系統、計算機系統等,技術都處於不平衡的落後狀態。

太空戰機,聽到這個概念,凱恩就想笑,在太空中玩艦載機比艦船跑的快那一套,咋想的?

太空能跟海洋劃等號嗎?

飛機跟海船比速度完勝,很大的原因之一,是因為空氣和海水的密度不同。太空中根本沒有這個問題,都是一樣的真空環境,比出力,比燃料攜帶量,誰勝出,不一目了然?

再者就太空動輒多少AU,多少光年的距離尺度,你個小飛機能跑多快,跑多遠?還當航母時代,千八百公裏就算是有了先手打擊優勢,完全是想多了啊。

所以像什麽聯邦太空戰機部隊,米拉·漢無人太空戰機體系,凱恩都是捂著臉從指頭縫裏欣賞的。

這些老舊的會被罵缺乏常識的玩意和相關概念之所以還在,一個重要原因,自然是因為還有其存在的土壤。

由此可見,相關技術是多麽低端,而被無數本源世界人士吐槽的可視範圍內的戰爭兵器的由來也在這裏,並不是真就像冷兵器時代那樣,電磁加農炮、導彈什麽的還是有的,只不過比之本源世界的那些,高明也高明的有限而已。

凱恩掌握的技術則相當程度的補足了這些短板。

體現之一,就是恐怖的產能。SC宇宙的創世神還是腦洞不夠大,又或者說不敢想,他們對星際航行時代的技術所能達成的產能的估量太過保守了。

他們也就是能想出一個1740億千瓦功率的德拉肯鐳射鉆機。這又是個槽點,那台工業鉆機讓凱恩首先聯想到的是星際迷航無限太空中,羅木蘭星人尼祿駕駛超大型工業艦‘娜拉達’號用能量鉆機+紅物質摧毀瓦肯星的那一幕。

1740億千瓦,即便對於可控核聚變技術,這個功率仍舊是過於誇張了。

敢裝這個高能的比,為什麽不想想,這種級別的能量吞吐效率之下,產能該是個什麽樣子呢?

凱恩通過灰胡子技術體系把這個環節的洞補上了。

被許多科普盧星區人類稱之為奇跡般速度的造艦本質不過是超算計控制下的多工作臂3D打印機。

每台超算計負責一艘艦船的打造,所有的工序都是超算計安排的,人類的作用就是將設備搬運到位。

而阿卡姆機動生產艦隊的全息打印,效果更誇張,連搬運工都省了,內外一體,同時進行打印。那視覺效果就像在光芒中從無到有的用顆粒匯聚造物,跟星靈的折躍技術很有幾分相似之處。

這套造艦技術,真正的技術難點,就在於制造參數的確認,就像同樣是煉鐵,礦石不同,當地環境不同,冶煉熔爐不同,程序和方案就會有差異一樣,每一個細節,都包含了幾十上百種的方案,以針對不同的情況。

這份大數據,才是最寶貴的,是正常情況下需要教足夠的學費,且花足夠多的時間才能獲得的工業積累。

凱恩的掛點就在這個上面,這就是奇跡的源頭。

於是凱恩·趙現在很牛掰,新嘎嘎的艦隊當背景道具,不光沖這艦隊的強力,就沖這份牛到飛起的工業生產力,塔薩達也無法輕視,他甚至覺得,也許這股力量,才能真正代表科普盧星區的人類。

結果裏昂·福克斯吃醋了,或者說,凱恩表現出的強勢,讓他產生了巨大的被威脅的不良感覺,於是他有些頭腦發昏的準備用些非正常手段來將這個競爭者,拒之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