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9章 塔桑尼斯之殤(第2/3頁)

至於不選3,因為他是老司機,這種拷問前世已經經歷過了。已經不止一次撞了南墻,他向現實妥協了。他承認在這種背景下,沒機會做到面面俱到的圓滿結局,至少他掌握的力量還遠遠不夠。

那麽就涉及另一個問題,早決定,爽利點,堅決點,能少的點損失,能少幾分煎熬。

像200億人口規模的背景,少點損失,那就是百萬人口計的,基數太龐大。

這就是殺伐果斷的意義。

於是不僅有17420萬的人被轉化成生物人,還有數個殖民星上的人被放棄,比如聯邦明珠維利蒂亞。

維利蒂亞人沒有做錯什麽,純粹是因為在凱恩看來最不壞的抉擇中,新聯邦沒有力量去跳那個黑坑。

凱恩在跟阿克圖洛斯·蒙斯克的對話中這樣說:“我曾說過,身為最高領袖,有時候背黑鍋也是責任的一部分。現在,我來演示,它不止是說說而已。還有,我希望你在未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的同時,始終能夠公允的看到自己的作為,哪怕是為了理想,行惡就是行惡。我覺得能這樣想的人,起碼不會迷失。”

為了自己心中的正義,為了自己的理念,凱恩又一次的扮演了一位‘黑人’。後世對這個階段的凱恩的主流評價是:走火入魔。

後世對凱恩在大舞台上活躍有三個階段的評價。

第一階段是蓋世英雄。焦點是薩拉星系的表現。哪怕是在後來更大規模戰役頻頻爆發的背景下,也沒有哪個人,哪支隊伍,比凱恩·趙領導的灰胡子做的更好。

第二階段是救世暴君。這個階段的凱恩·趙的行為爭議最大。而蓋棺論定是,確實做成了常人難以企及的偉業,但手段過於殘暴也是真的。

最後一個階段是納垢神隱者。凱恩·趙的大眾形象在這個階段獲得了一次拔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沒有留戀權位。

本來以他上個階段的作為,只要他願意,他的有生之年,科普盧星區的人類文明中,都沒有誰有資格挑戰他的權力寶座。

抹削的太狠了,雖然不是從下到上的革命,但效果卻一點都不比那樣的革命差,整個舊體制的上層全部被抹掉,一句‘這個層面不存在好人和無辜者’就都殺了,而且是死全家。導致相關勢力徹底崩塌,再難興風浪。

在這種背景下,凱恩·趙放棄了統治者大權,將之交還給人民,不管是像某些人說的出於對上一階段的重重作為的內疚還是什麽,這種行為本身,是值得點個贊的。當時的新聯邦大總統及內閣,也被譽為出身最幹凈的一屆。

有人為此形容,絕對的獨裁,誕生了最少貓膩的民選政府,宛如黑暗中孕育的那抹光。

另一個擡升形象的作為,就是第二次大清洗,將包括創始家族漏網之魚,以及陰謀家、野心家,全都卷走。

這是個臟活兒,並且是只有大權在握,並且還主動違法、蠻不講理的方式,才能完成的臟活兒。

這個行為,保障了科普盧星區的人類文明百年內都不會有太過嚴重的內部問題。

而在2500年6月12日,人們還沒有心思評價凱恩·趙這個獨裁者,他們這時來自己能否逃過一劫都不太確定。

發生在塔桑尼斯的攻防戰,要較克哈那邊更為慘烈一些。

主要是因為趕來支援的星靈,沒有星座級戰艦群那樣的規模和整齊劃一的陣列機動力和打擊力。

所以,黑洞彈雖然成功黏住了混種,但星靈艦隊的滅殺效率差了不止一籌,這就導致更多的混種完成集群傳送,成功騎臉。

體積跟土星相若的塔桑尼斯,都快被混種完成戴森球式籠罩了。

在大戰中,一度出現了生物人近乎全員打光的局面。

這固然是因為新改造的生物人戰力遜色生物人老鳥,但最主要的還是戰局太過險惡。

為此,凱恩不得不放寬生物人改造規則,那些本來罪不至死的,也被改造了。

用某聰明人的話說:“這種將人看做砝碼的做法,本身就是錯誤的。只要給出具體數字,就可以隨意增減,起初是為了救一火車的人,推一個壞人下鐵軌,使之被軋死,不能作惡,然後是幹掉5個激進分子,救一屋子的人,再然後……”

凱恩面對的就是這種情況,開了頭,就停不下來。因為已經有十倍於生物人的民眾被瘋狂殺戮的地獄蟲抹殺。

最終超過7000萬生物人死於塔桑尼斯之戰,而死掉的民眾突破10億大關。

各撤離點,光是因為恐慌失控、歇斯底裏、試圖不按規矩撤離而被射殺的,就有數十萬之眾。

幾乎所有的撤離點都上演了那邊排隊撤離,這邊不斷有人拉響光榮彈的最後防線戲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