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0章 利民大業(第2/5頁)

姑且不去討論這個近乎BUG的設定,回頭說英聯邦與其殖民地澳大利亞的關系。

英聯邦已經迅速走出了大災禍的泥坑,重現文明的秩序曙光。

而澳大利亞那邊,仍舊跟中東難民營似的,一塌糊塗。

那麽天梯開通後,理論上英聯邦對這個大難民營應該是予取予奪吧?

不行!因為英倫有白左,白左是仁慈的,主推文明、文化多元化,大家都是兄弟姐妹的。所以對待殖民地,要有愛,不能野蠻。

但實際上資本們還是很忠實的實現了他們的目的,那就是通過經濟方面的手段,對殖民地施加了影響和控制,並且越來越顯殘酷。

所以在殖民地,外在的表現為,一切都是圍繞天梯這個通道而展開的,天梯周邊,是最繁華的地區,由最初的貨物集散地發展而來。

距離天梯越遠,難民營效果越明顯。

當然也有另外一面,澳大利亞雖然可耕種土地的總比例也不是特別大,但還是能支撐起現代農業,現代畜牧業的,所以哪怕為了聯邦人民的吃飯問題,農莊牧場什麽的也是發展的很不錯的。

但,農莊牧場再發展的好,也不能取代城市。人類是社會動物,大宗而密集的社會活動都是在城市進行的。

所以聯邦人、乃至殖民地人口中提到的殖民地,其實就是圍繞天梯存在的大都會,就像燈塔國的大洛杉磯地區那樣的都市群。

而卡蘭區、菲利蒙區,其實就是一個個各具特色的小型都市。當然,也可以看做是紐約的皇後區、曼哈頓區那樣的城區。

從行政角度,由於這個都市群的經濟過於依賴英聯邦,因此雖然有政府,卻軟弱無力。反倒是聯邦的一些所謂協管職能部門,往往硬氣的很。

這些職能部門,是隨著聯邦的移民計劃將觸手伸入殖民地的。

像主角,聯邦公民身份,也在聯邦公司工作,但住在殖民地,每天跑通勤。

類似這種住在國外、每天出入海關的本國公民很是不少,需要官方功能機構的管理和服務,於是就誕生了實質為租界的區域和類政府機構。到後來更是界限不明,大區的管理都漸漸被取代。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用於治安管理的軍警。由聯邦移民帶動而消費規模極大的幾個大區,也的確需要強有力的治安管理團隊,最終就誕生了這種他國武裝力量,在本國土地上從事警務乃至軍務行為的怪現象。

趙文睿的計劃,也勢必是以這個大背景為依托的,不可能跑去農場牧場玩什麽優秀治安官,然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是直接拿軍警開刀。

秩序,是社會良性運轉的前提,也是文明存在的保障。趙文睿撬動的就是這塊基石。

繼機械軍警維護中心之後,趙文睿的目標是天梯。

鎖定往來於英聯邦和殖民地的通道的一端,他將掌握非常大的實際權柄。

天梯的重要性無需贅述,所以聯邦有專門的部門管理天梯,包括配置相當奢豪的安保部隊。

近來,由於柯黑根不斷放出風聲,造成馬賽亞斯反抗軍大肆搞恐怖事件的假象,因此當局比較緊張,天梯體系,除了專門的安保人員,還有軍警執勤,包括數量不菲的機械軍警。

而趙文睿就是從這個方面入手的。

由於卡蘭區的警局已經徹底落入他的囊袋,他以同僚的名義,出入菲利蒙區的警局,辦理一些公務,就顯得很正常了。比如聯合抓捕一些犯罪分子什麽的。

所以盡管聯邦的監控體系很立體,趙文睿還是迅速有效的開始了對菲利蒙警局的滲透。

血奴、血奴、還是血奴,雖然受限於血質的生產,和控制血奴對精神力造成的消耗,趙文睿沒可能高效量產血奴,但僅僅是一兩個人數千八百的大區警局,還不至於成為沉重的負擔。

當然,殺人的心理負擔還是要承受一些的。畢竟成為血奴就意味著只有兩年壽命。而這些警員,除了代表一條條鮮活的生命,還代表一個個家庭。

但反過來說,軍警端的就是刀頭喋血的碗飯,砍人與被砍,很正常,哪怕有最大、最強力社團的名號,也不能改版行業本質。

因此,撇開那些浮誇的、人文的、裝飾性的東西,這個行當也沒那麽高大上,至少在殖民地,軍警們的貪腐行為堪稱觸目驚心,隔一個斃一個,絕對有漏網。

現在好的、壞的、不好不壞的都被轉化了,趙文睿就當由他觸發了一場血腥的內部整肅,警隊很傷,但有益轄區內的人民。

這可不是說說而已,繼卡蘭區之後,趙文睿確實打算對菲利蒙區也來一次打黑掃非的大行動。

如果說卡蘭區是殖民地都市群的瘡疤,最醒目的標簽是貧民窟,那麽菲利蒙區就是殖民地都市的商業區,最醒目的是档次不高、但數量眾多的燈紅酒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