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6章 分析局勢(第3/4頁)

重力井就是所有人的大爺,說出不去就出不去。

火箭是能出去,但那玩意已經隨著時代進步,越來越顯簡單粗暴,難以滿足人們日漸細膩的要求了。

當然最主要的是,還是無法在短時間內轉化成利益。而人類文明,利益是第一推動力。

人類現階段推出的相對可行的太空計劃,就是先開始原始積累,具體的主要內容就是一邊積累太空知識和相關經驗,一邊用愚公移山的誠意,將工具設施盡可能多的射上太空,從臨時空間站到半永久空間站,再到衛星城。

然後積累深空作業的經驗,開啟太空冶煉等項目,一邊為深空半永久殖民衛星做準備,一邊享受太空冶煉等種種新環境下工業體系的成果。

這樣,在發展一段時間後,殖民月球,乃至火星,開發小行星帶,就可以提上日程了。因為太空自循環環境體系基本成熟了,太空工業體系也差不多成熟了,不至於瘋狂賠錢,又或風險太大幹脆血本無歸。

任何產業,沒有足夠的利益推動肯定是發展不起來的。天使投資也不是傻缺,拿錢給人打水漂,所以只能是這麽一步步來,相關行業在人類群體中建立了足夠的信譽,讓人們看到錢景,才會開始投入。畢竟大宗穩定的投入才是主力,那些帶有賭博性質的風投,只能是吵吵熱度,卻還達不到穩定推進相關產業的程度。

等到太空工業和深空殖民已經成為人們意識中時髦但也比較尋常的內容時,再穩健發展個100-200年,就進本上進入恒星時代了。

趙文睿算過,這個發展時間幾乎是必須的,而且是人類文明發展整體比較順的前提下。

因為科技發展是一個向深廣前進的過程,越來越繁復細化,越來越有深度。人類光是想要接班,也就是後人接著前人的研究繼續前進,就需要花費很多很多的時間用來學習,以及掌握必要的經驗,然後還得花一段時間繼承前任的思路脈絡,這才算是有了繼往開來的可能。

否則就是東一榔頭西一錘子,思路還沒見到結果就報廢,各有各有的腦洞,最後都成了不上不下需要靠運氣成事的狀態,那樣是前進不了的。

只能是一個思路捅到底,證偽,換思路再來,直到發現。

科技到了後來就是這麽個事,就是天才也別指望一代人就能完成,得前仆後繼,才能有所得,真的就是海底拾針的難度。

試問,這樣的一個模式,科技進步越推越推不動,聽著天天有重大發現,重大發明,實質上卻感覺在逐漸停滯,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麽?

花費100-200年的時間鞏固階段,多麽?

一點都不多。

甚至遠遠不夠。

因為還得算利益引發的利益集團之間、理念陣營之間的撕逼,都覺得自己的路數是正確的,都想享受高質量生活,代表利益的資源什麽的永遠不夠,不撕逼可能麽?

就以現代人類文明為例,因為這些個主義、理念、利益、地域文化傳統所帶來分歧等等引發的撕逼,消耗了多少包括人力在內的資源?縱觀歷史,預測未來,保守的估測,未來又會消耗多少資源在這些上面,結束需要多長時間?

相信大多數人算完的結果,是絕望的。

如果沒有足夠的外力刺激,讓人類不得不為了種群生存而抱團沖出重力井,那麽很可能在走到那一步之前,就將地球的資源消耗殆盡了。

而很多資源的循環再生時間都是百萬年單位的,甚至無法再生。也就是說,即便在未來,新的人類文明能從舊文明的廢墟上重新站起來,也會因為重力不足滅亡在重力井中,不管他們有多團結,多努力,都沒用了,就像一次性氣體打火機,電火花啪啪的閃,但氣漏完了,能出火焰麽?

扯的有點遠了,也顯得悲觀了。

但趙文睿是真的有本賬能在這方面算一算的。

他能算出2年後,這個星球的人類文明大概有什麽。

他甚至將人類撿破爛獲取黑科技都算進去了。

所謂的撿破爛,自然是那些被打爛擊沉的G星人斥候艦隊艦船。

它們主要就落在夏威夷島近海,最大的那艘甚至能清晰的看到海島,所以水深十分有限,打撈難度也不大。

另外,G星人也沒有牛掰到無傷吊打人類文明的程度。它們也就比地球人領先一個層級,有了初級的星際航行的能力。

而如果計算其戰鬥力,還要更細致的算,而不能完全籠統的根據其科技水平就確定其戰力。

簡單的舉例,也許G星人的文明發展史不似地球人般。

地球人打仗打老了,自相殘殺幾乎是從古至今從沒有停過,在軍事方面的水平,基本是一起絕塵,甚至科技的發展,都是以為推動戰力發展為主要服務目的,所以軍事總是領先其他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