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0章 拒絕一起玩耍(第3/4頁)

趙文睿表示,大體上,就是工業擴張,然後準備迎戰G星人。

但因為他估測的時間是23-25個月,所以整體計劃都是有著嚴密的時間規劃的。在不被意外打亂的情況下,他大約能在大戰到來前,打造一支空天艦隊。

然後他就將制軌論乃是制空論的太空版的說法講了講。並簡單的闡述了下一場戰爭,主場就是從高軌道到近地軌道,藍海就不用想了。

而瑞典代表也不是單純的聽。他也發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比如他對G星人斥候艦隊的武器分析。

無論是酒瓶拋投式榴彈炮,還是那個拼裝大車輪,都不是什麽特別強悍的武器,在海戰中的表現都談不上多驚艷,在太空戰中,那是什麽?怕是毫無命中可能吧?

所以G星人雖然表現出了初級星際航行的能力,但軍事、武器方面,地球人表示不服,他們的戰艦,可能是由於側重而來多功能性,因此在海中的表現也一般般,大蛤蟆一般的在水面上跳,水下都不能開火,也就仗著先進的反雷達探測技術,以及大力場屏障的保護作用,才威風了一陣子。

如果就是這個水平,就算制軌真的重要,G星人怕也沒本事打一場像樣的軌道戰爭,而只能是在大氣層內海中,或陸地上拼殺。

趙文睿就說,從技術角度分析,如果撇開進入大氣層的多功能性,單以宇宙航行和太空戰為目的,艦船的技術反而可以更低級一些就能勝任。

也就是說,G星人其實有能力讓單純的宇宙戰艦性能更佳的。而這些宇宙戰艦制軌後,哪怕只是投送炸彈,軌道級的高速墜落,地球人都很難攔截,造成的後果無需細說。

所以不能拿斥候艦來限制G星人宇宙艦的性能。斥候艦的主要使命是收集資料,並不以作戰為第一目的。

它們應該是在進入地球引力圈不久,就對地球的環境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之後在通訊艦損失後,第一目的就成了建立遠程通訊連接,所以他們鎖定了夏威夷瓦胡島的雷達站。

總的來說,它們就是偵查,然後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定奪具體戰術,然後它們到來後,發現自身有一定的優勢,便建立隔離帶,並滅掉所有對它們可能造成威脅的目標,包括瓦胡機場停著的那些武裝直升機,以及進入隔離區的驅逐艦。

綜上所述,他還是堅定的認為,G星人有打軌道戰的能力,也必然會以占領軌道為首要戰略目標的。

瑞典代表就趁機說:“這麽說,閣下的艦隊是能夠打軌道戰爭的?”

趙文睿點頭。

瑞典代表又說:“那麽有沒有合作的可能,哪怕只是理論上。”

趙文睿就反問:“你說的理論上是什麽意思。”

“自然是能讓閣下消氣,然後我們心平氣和的談點合作,又或閣下有什麽特別需要。其實我們現在差不多願意付出能付出的一切,因為討好閣下,總比戰敗變成奴隸,討好G星人更合適,畢竟G星人對我們的文化完全沒有認同感,也很直接的表達了戰爭態度,說不定就是想要第二家園,打算將人類徹底清除。所以如果能通過討好閣下,獲得一些戰勝G星人的勝機,我們是樂意做的。”

趙文睿想了想,就說:“還是算了,其實我自己也清楚,主要的問題還是我敏感和矯情,我把來自故鄉的一些歷史問題和社會問題所導致的情緒,帶到了平行世界,這本身就沒什麽道理。這個世界沒有華夏,也不是任何一個國度的錯。我帶著主觀態度給各國定性本身就有些不講道理,當然我還是偏執的認為,你們跟我的故鄉的同名國家沒什麽差別。”

“所以最後的最後,導致我真正缺乏積極性,以及厭惡諸國的原因,其實是我自己對現階段人類整體精神面貌的失望。盡管有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嫌疑,但我還是覺得各國的執政者們表現太差,按照我的推算人類根本沒有機會走入太空時代,就會在內耗中崩盤,然後由於資源消耗,從廢墟上站起來的人類即便能吸取前人教訓,也沒有了走出重力井的條件。”

“這樣的人類,我覺得不救也就不救了。畢竟我確實見過種群的滅亡。宇宙很冷漠,少了誰其實也沒啥。平行世界也很多,你們滅了也影響不了啥。”

“我目前就陷入這樣一個低迷的思維坑洞中。當然有些事我還是按部就班的在做。我的打算是看你們能為了種族存亡血戰到什麽程度,是不是能在外力的壓迫下,一鼓作氣就此突破,走入新紀元。我打算在任務方面保底低空掠過,讓我的競爭對手們大展身手,看是不是加上你們自己的努力,能挺過G星人第一輪的致死打擊,進入相持階段。”

“按照我的分析,你們是不太行的。G星人如果懂得抓重點,第一輪占據軌道,然後對密歇根、紐約、華盛頓三管齊下玩籠中鬥,外面的力量進不去,領袖國多半就得跪,或許核武集中打到軌道上能秀一波,但恐怕還是不足以瓦解G星人的制軌權。領袖國跪了,其他國的工業生產基地大約會成為主要打擊目標,然後是有生戰力中相對出色的,然後就基本進入垃圾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