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4章 大制造(第3/6頁)

反之,趙文睿如果能在技術上全面奶他們一口,那麽類似1942年,甚至更誇張的瘋狂工業生產,生產出來的就會是可堪一用的兵器,這差距真的是太大了。這是解決了能不能跟人家打的問題。

於是技術輸入項目開始,在工業母機生產的這一周時間裏,米蘭諾發起了第一波技術推動。

這差不多是一波前置工作,米蘭諾用大量的數據、信息,告訴聯盟,主要是燈塔國,目前階段你們應該做哪些產業調整,以迎接接下來的工業升級。

有些固有的工業單元就直接被淘汰了,有些還會承上啟下的繼續運轉一段時間,而大部分工業母機都需要配套,這個配套現在就可以準備了,如果能順利在母機推出後就完成,那麽就能及早投產。

由於米蘭諾足夠強大,所以它同時在指引者上千個生產單元的工作推進,燈塔國自然是全面配合,拿出十二分的努力去配合。

與此同時,以燈塔國為首的科學家、工程師們,也開始接受有關新式工業母機,以及其他配套技術的詳細數據乃至原理。

畢竟機器還是由人來操作的,沒有合格的人員,有設備也玩不轉。

趙文睿已經決定暫時支援一批T880,以解決一時之間,缺乏合格產業工人的問題。但聯盟的人必須快速學習和接手也是必須的。

因為趙文睿的大計劃中可沒有扶持其他體系,他自己的計劃中,每一個螺絲釘都是有用處的,自然也包括這些T880。

七日後,大量的各類型母機幾乎同時下線,然後趙文睿調用運輸艦,進行了一波集中運送,具體操作就是上軌道,然後通過抵達目的地,再從軌道上投放。

這方面的技術,第一秩序已經非常成熟,軌道投送的準確度和安穩度,比人類最先進的空軍空投都要高明,設備甚至都不需要多麽強力的緩沖裝置,一次性的那種就完全夠用。

聯盟的運輸設備早就等在下面,設備落地後,立刻裝車,並送往工業基地。

這些基地自然都是在大山裏,擁有最高級的安保級別。

而不少母機就位後,第一個項目就是自我復制。

而從這時開始,第一秩序開始一定量的向聯盟輸出資源。

具體是從稀土中提煉出來的物質,聯盟現在的生產級別跟不上需要,僅僅是實驗室能出產一些,成本太高,但總體而言需求量不是很大,所以就由第一秩序來代為完成。

這些稀有資源,是很多新材料的關鍵原料,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另外,如果聯盟想有所建樹,太空工業也需要立刻上馬了,在地面生產的金屬,想要扛住G星人的兵器,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而如果是太空冶煉,成本立刻就能跌下來。

但這事聯盟急也急不來,他們還沒準備好太空工業,而第一秩序的運輸艦仍舊比較忙碌,沒時間幫聯盟運送設備和原料去太空。

時間一轉眼就又過去三個月,G星人的大艦隊,就連地球的一些天文愛好者,都能通過高端的觀測設備看到了。當然前提是知道它們的坐標。

第一秩序已經順利進入造艦階段,第一艦隊不久之後就會成型。

然後就是艦隊試航,群艦定型,艦隊級模板復制。

估測,再過三個月,第二艦隊就開始制造。

以兩個月誕生一支艦隊為周期,在G星人兵臨城下時,第一秩序的第四艦隊能加入戰鬥序列。

第一秩序的艦隊是120艘為一個團體,主力戰艦的比例高達總艦艇的一半,剩下60艘,有40艘被驅逐艦占位,余下的20艘是其他艦船,包括7艘無人機母艦。

不過母艦很難達到SC宇宙時黃蜂無人機母艦的水平,投放量也就300,並且整體性能也差了不少。

好在相比於黃蜂無人機,新一代的軍艦鳥無人機性能更優。大氣層內能跑出15馬赫的巡航速度,可以說相當了不起了。已經是現階段工業等級造物的極致體現。

名將級驅逐艦,艦長337,全寬82,全高76,相當於將飛行甲板剁窄了的福特級航母,當然,艦身要更飽滿些。

這些驅逐艦前端有一個三聯裝的電漿脈沖炮,就相當於伯克級驅逐艦前甲板的MK-45五英寸54倍徑艦炮。

近防主要靠密集陣激光系統,如果G星人還是用超級戰艦裏的那種拋酒瓶般的投射炮,那麽一枚都沒機會落下來,哪怕是最大的那艘全彈齊發。

而作為驅逐艦,魚雷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或者受導彈也行,這種魚雷已經跟無人機沒多少差別了,聰明,靈活,射程也極遠,它們是驅逐艦完成其角色扮演的有力保障。

另外,名將級驅逐艦作為太空戰艦,沒有艦載機反潛系統,但有磁力浮遊盾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