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1章 援軍來自賽博坦(第2/4頁)

也正是因為不斷的克隆機器昆蟲,以至於能源儲備較為緊張。畢竟機器昆蟲不僅克隆時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塊,平時也一個個都是大胃王,根本沒有‘節能’這個概念。

“鬧翻天,你先行一步,我要了解目標太陽系的詳細情況。”

鬧翻天點點頭,離開艦橋,前往機庫。

暴影號全高超過2.5英裏,全寬(算上翼展)大約1.75英裏,全高1.25英裏,能搭載200名左右的賽博坦人,威震天將之定為霸天虎的遠征旗艦,以對應博派的方舟號。

鬧翻天點選了四名精英級的機器昆蟲,跟他一道,駕駛太空戰艇,脫離艦隊,以曲率航行的方式,率先前往目的地。

與此同時,在趙文睿的要求下,米蘭諾中止絕大部分驗證項目,轉而強化艦隊作戰能力。

處於趙文睿的一貫謹慎,他的艦隊在紮根第五行星開啟基建的時候,就考慮到了隱蔽性,因此設施的主體藏於挖空的巨大山脈中。

現如今,只需要抹去科研活動導致的一些地表留痕,就能完成一般意義上的隱蔽。

趙文睿雖然有與敵方支援艦隊剛正面的信心,卻也不願意輕易暴露自身。畢竟躲在暗處的突襲更為致命。

“打印偵查艇,擴大索敵範圍。”他給米蘭諾下達了這樣的指示。

兩軍對壘,情報為先。

這方面,趙文睿跟馬斯卡想到一塊兒了。又或者說,重視情報,是艦隊指揮官的正常思路。

趙文睿的指示下達後不久,在山腹的巨大人工穹隆中,納米雲環境生成,多達三十艘的偵查艇,開始同時進行全息打印。

那效果就像是略微緩慢的掃描式傳送,如水的光芒流轉,一體式艦艇在原本空無一物的空中逐漸顯現出身姿。

而相應的,地面上堆放的相關原材料像是融雪般一層層消失。

總計不到10分鐘,三十艘偵查艇便同時打印完成。

通過墻式屏幕全程觀看了打印過程的趙文睿滿意的微微點頭。這樣的速度雖然距離‘戰場現用現造’的概念還有那麽點差距,卻也堪稱實用了。

目前最大的問題,不是技術壓力大,而是後勤壓力大。

都市星球之所以能在幾秒內完成打印,投入實戰,主要有兩大倚仗。

首先,打印環境更成熟。

其次,有龐大的後勤生產體系背書。

偏偏對於輾轉於各個任務世界,且基本是從零開始搭建造物體系的他而言,這兩個倚仗都很難具備。

那麽就只能是另辟蹊徑,通過縮減規模等手段,達成目的了。

但不得不說,這個技術是真的很犀利。一旦整理妥帖,那麽他在新的任務世界,就可以全力發展生產,武裝力量待開戰前生產也不遲。而不像當初在SC宇宙那般,又要發展經濟,又要保證有足夠的武力保護生產,從而拖了節奏。

巨型生產車間中,隨著打印的完成,一條條燃料管,宛如靈蛇般飛向靜靜懸浮在空中的偵查艇。

這些有著奇形腦袋和外骨架的燃料管,就像是跟巨型蚯蚓裝了外骨骼動力裝甲,它們之所以能在空中浮遊,靠的正是這套外骨骼上的電磁裝置。

在這能將重量超過五十噸的深空偵查艇懸浮起來的磁力場環境中,這些電磁裝置利用吸力和斥力的微操作,令燃料管達成了宛如水蛇遊水的效果。

完成燃料注入後,自重直逼六十噸,不過對於全長過百米,體積超過伯克III型驅逐艦的深空偵查艇而言,這重量真的是很輕盈了,畢竟伯克III型驅逐艦的排水量是近萬噸,而一輛M1A2主戰坦克的全重,都有六十六噸。

引導車+電磁束縛鏈,將這些偵查艇像是列車車廂般拖離生產區,然後從發射區的斜向軌道宛如炮擊般射入太空。

第五行雖然大氣層極度稀薄,基本不存在空氣摩擦,但由於體積巨大,重力是地球的7倍還多,因此彈射還是很有必要的,能極大的節省艦艇自帶的燃料,並且令其獲得一個不錯的初速。

偵查艇進入太空後,引擎點火加速,奔向各自的目標區域。

一連制造投放了7批共計210艘偵查艇,這波操作才算結束。

之所以派遣了這麽多深空艦艇,一個重要原因,是LV223所在的這個太陽系的行星,並非像地球所在的太陽星八大行星那般,在同一個黃道面上繞太陽公轉。

這個太陽系的五顆星,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公轉角度,這也就導致需要更多的偵查艇,才能兼顧每一顆行星所在的空域。

這個太陽系並沒有類似柯伊伯帶和小行星帶的外環、內環隕石帶,這也就意味著,在一個相當廣闊的尺度內,想要獲取物質,基本只能選擇這五顆行星中的某一顆。

趙文睿認為,新出現的敵方支援艦隊,也必然是像他的艦隊一樣,以恒星又或行星作為支點,來進行接下來的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