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章 硝煙未散(第3/4頁)

另外,它攜帶的瓦爾基裏太空戰機也不是36艘,公會級的空間裝置中,有的是備用戰機,發進一批,就又會頂上一批,再發進。

所以一波又一波的太空戰機,同樣是伯倫希爾號改的打擊手段,且有超凡之力護身還足夠靈動,像毒蜂一般難纏。

一刻多鐘的廝殺,第一秩序不僅傷損而撤下去近十艘主力艦,有浮遊盾的驅逐艦也傷損了好幾艘,並且太空魚雷消耗較大。

所以迎戰馬斯卡的變系艦隊的,是一支疲憊之師。

可即便如此,仗著有主場待戰和射程優勢,第一秩序的戰艦仍舊給予了躍遷進場的馬斯卡艦隊迎頭痛擊。

十一艘主力艦開火,太空魚雷也推了一波。

兩相配合,當時就有兩艘變系戰艦被擊沉,還有三艘傷損。

這樣的損失頓時讓馬斯卡覺得十分蛋疼。

第一秩序的戰艦,更偏向於‘銀英’戰艦的風範。

所謂的銀英風,主要體現在數量龐大的艦隊、艦炮對轟、戰機蜂擁上,典型的太空歌劇範兒,更直白的理解就是人類二戰時期海戰的太空版。

而第一秩序的戰艦,是銀英戰艦的加強版,比如說射程上,就遠超銀英戰艦。注重的就是炮火攢射,遠程打擊。

而馬斯卡的變系艦隊,其風格更像是21世紀人類軍隊的特種作戰。奇兵突入,然後短兵相接。所以其主力是格鬥戰艦,相對而言手短。

不過,對馬斯卡艦隊的這次作戰而言,手短還不是主要問題。主要問題在於配套的輔助手段、或者說前置措施沒有到位。

要知道21世紀的特種作戰,幕後工作的繁重程度其實遠高於一線。

非常依賴信息優勢、突發性和先手這三點。

一旦喪失了這三條,也不過就是裝備精良些、戰鬥意志頑強些、專業技能較為突出的精銳老兵。敵我數量相當時,仗著這些優勢,誰都不怵,可一旦對手有數量優勢,就顯得沒那麽神異了。

馬斯卡的艦隊這次其實就是前置條件沒有做到位,僅僅是有接力的優勢,以生力軍打疲憊之師。

然而他的艦隊不夠魔幻,無特殊防禦能力,對敵人的了解有限,沒有突襲優勢,手短沒有先手優勢……

於是,盡管已經冒了風險,入場就已經距離第一秩序的艦隊比較近(根據白夜提供的系列坐標信息),然後便艦隊全速突臉,試圖較短時間內與敵開啟己方較為擅長的格鬥戰。

結果卻仍舊吃了虧,被原地陣列自檢的第一秩序艦隊及時轉向,狠揍了一波。

之後是雙方的太空魚雷發威。

在這個方面,馬斯卡艦隊的優勢較為明顯。至少在魚雷數量上,他這一方是充足的。

第一秩序艦隊以驅逐艦為首,僅僅是發射了兩波半,就彈藥告罄了。

而馬斯卡艦隊卻是前前後後發射了十波。

在這樣的背景下,盡管第一秩序的驅逐艦有著浮遊盾,激光陣列對於飛彈攻擊的防護也非常給力,但仍舊被破防,超過二十艘驅逐艦被毀。

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馬斯卡艦隊投入的大型空天戰機以及蜂擁的機器昆蟲功不可沒。

另一方面,也與第一秩序的死戰不退有關。

這一點馬斯卡也注意到了。

如果第一秩序的艦隊以遊鬥戰術應對,是能夠給他的艦隊造成更大損失的,但第一秩序艦隊竭力阻擊他的艦隊突入第五行星地面,於是就打成了陣地戰。

另外,第一秩序損失這般巨大,也跟巡洋艦和無人機母艦沒有參戰有很大的關系。

六艘巡洋艦未參戰,是趙文睿對其另有他用,同時也作為預備役。

甚至事不可為時,它們就會保護由補給艦改造的旗艦勤奮號逃離。

畢竟它們的多用途,很適合獨立執行某些任務,又或成為小型艦隊的主力,扮演不同的角色。

無人機母艦未參戰,主要是因為它們正處於進化改造階段,兩艘已經竣工的,需要保護基地的天空。

馬斯卡艦隊雖然戰績不菲,自身損失也很慘重。

主要是第一秩序的主力戰艦短距離躍遷至他的艦隊的最遠射程之外站樁輸出,成噸的超遠距離傷害令他的艦隊非常受傷。

當時,馬斯卡面臨艱難的抉擇,最終,他還是放棄了收攏戰機和機器昆蟲,然後同樣進行短距離躍遷,貼著第一秩序的主力艦,力圖將之殲滅。

放棄的原因,一個是以機器昆蟲為首的狂派變形金剛,放易收難。尤其是打嗨了之後,個個化身人頭狗,紅著眼砍殺,對他的命令往往裝訊號不好,聽不見,更別說什麽大局觀。

再一個,趙文睿才是重點,所以馬斯卡的主要目的,是趁病要命,強殺躲藏在第五行星基地中的趙文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