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章 工具人屬性(第3/4頁)

在曾經的魔法輝煌時代,有大量的巫師,明著或暗著研究死亡和時光法則,從而留下了較為豐富的遺產。

不列顛魔法部神秘事務司,就收藏了這類遺產的一部分。不明所以的按照相關文獻的指導,擺下了這樣的一個大型儀式模組。

或許在他們看來,這是一種相對妥善的封存方式。可在凱恩眼中,卻是典型的不穩定因素。

來在第二個房間,這個百多平米的房間內,最醒目的是位於中央的巨大石坑。

是坑的中心,則是象征死亡的帷幔。

環繞四周逐級下降的石階,寓意逐漸衰老,步向死亡。

雖然沒有風,但帷幔輕輕地擺動。這是因為,每時每刻都有人死去,靈魂穿過帷幔進入死之國度。

正如思想之室中的大腦能吐出真正的思想觸須一樣,死亡之室的帷幔也具有實際的力量,大部分成年巫師,都知此事。

這也是為什麽{哈利波特與鳳凰社}篇章中,當哈利登上帷幕所在的台子後,食死徒都停了下來。

當時只有不畏懼死亡的小天狼星和瘋婆子貝拉特裏斯,敢於在台子上決鬥。

而那場大戰中,除了食死徒和鳳凰社的成員們,哈利的夥伴們對帷幕的反應也各不相同。

赫敏和羅恩,在此之前都從未接觸過死亡,赫敏在這裏表現出的是以恐懼為主的情緒,而羅恩卻顯得鎮定,甚至有些無動於衷。

這顯然是兩種面對死亡的態度。

金妮·韋斯萊在{哈利波特與密室}篇章中,曾因湯姆·裏德爾的筆記本引發的蛇怪事件而接近死亡;納威則時常與雖生猶死的父母相處,甚至在幼小時目睹父母遭到折磨。

所以這兩人,當時一動不動地凝視死亡,似乎被死後的世界迷住了。

盧娜則通哈利一樣,都曾失去親人。因此兩人都似乎聽到了帷幕中傳出了低語呢喃。就如同兩人都能看見夜騏。

可以說,帷幕之廳,的確是很神異。

可這份神異,在如今的凱恩眼中,不過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信息排列和按照一定規律分部的神秘要素。

“律令死亡!”他揮動形狀怪模怪樣的刀柄魔法杖……

不得不說,HP世界的巫師施法體系,從某種角度講是最具浪漫詩意的施法體系。

揮舞魔杖的姿態動作各有不同,是能從其肢體語言中,解讀出人物秉性、甚至文化素養的。

但到了凱恩這裏,這種浪漫詩意、同時不乏趣味性的東東就被他毫不留情的抹掉了。

不是他不喜歡展示自己,也不是他不懂得浪漫和情趣,而是螺絲釘思維,讓他覺得這種操作等於是泄露自身情報。

所以當他揮動醜陋的、根本無法讓人聯想到指揮棒的刀柄魔杖時,動作雖然不算是辣眼睛,卻也絕對跟優雅瀟灑什麽的沒半毛錢關系。

這個情況哪怕到了今時今日,都沒有改變。

某人說過:我們不是不懂得享受,我們不是不要文化,而是現在需要緊握數理化,發展提高再突破,等到文明繁榮時,自然會恢復曾經璀璨的文化。

凱恩也曾經是這麽想的,他甚至想到了這種說法背後所代表的犧牲,犧牲幾代人,來完成科技的飛躍,生產力的發展。

而這種犧牲體現在他身上,則是近乎瘋狂的追尋力量。

可現在回頭看看,才發現,有些東西,失去了再想追回來,幾乎是做不到的。

即便是現在的他堪稱偉力在手,也沒有了當年的那種心境,去追求和發展那些文化的、情感的內核。

直白的說,他自己就是個工具人,哪怕已經站在很高很高的巔峰,有條件將丟失的部分撿回來了,也無法擺脫工具人的屬性。

若是換在一個種群、一個民族中,舍棄文化內核的極端做法,就等於是犧牲幾代人,將之變成工具人,之後近乎斷掉了文化傳承。

斷掉之後,一個民族和種群,最核心的情感凝聚力也就差不多喪失了。畢竟工具不需要感情,只需要符合規則,做對的事。

所以工具人之後,就是迷惘的一代又一代,維系彼此關系的是生存壓力,突破了生存壓力之後,便基本只剩下金錢崇拜和物質享受了。這裏邊有突破生存壓力時的慣性使然(掙錢就代表突破),也有精神空虛所帶來的迷惘(除了錢也沒什麽好信的了),貫穿始終的則是利己主義,之所以如此,未嘗沒有被打造成工具人而導致的精神層面的反彈,哪怕是潛意識下的。

所以文化和科技,是兩條腿,別說是缺一條,就是一長一短,都會成為瘸子。

凱恩覺得自己就是個瘸子,他這次趁著開啟戴森球式的宙域信息收集法則力場的空當跑回人間享受人生,其實就有治瘸腿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