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7章 帝國從此有外掛(第3/4頁)

而眼下,科技層次調低,則意味著產量的倍增。無論是生產,還是修復堪與AK47媲美泛用性的哥特戰艦,都是不錯的選擇。

借著盧萬斯伯格立起的招牌,短短的兩個月,之前免費送的投資,已經完全回本了。

其實從那些被修復的哥特戰艦中,就能提煉出不少稀有元素。

一艘艦船的翻新,大概是這樣的:

首先其動力系統,燃料會被拿走,然後整個動力系統會做大手術。

這個過程中,就能獲得一筆可觀的稀有元素。

因為凱恩有效能更高、但材質卻更廉價的方案,來替換原有的系統。並且這種替換,是在不大改的基礎上。

這就意味著,艦船原本使用的燃料也還能使用,甚至用換零件式的修理辦法,也能勉強讓其運轉。

這就是吃透技術,且有大量相關創意,說帶來的好處,小改動達成碾壓式勝出。

然後就是龍骨,艦殼。

這裏的改變就略大了。提取了稀有元素後,重新熱熔淬煉的龍骨和艦殼,前者改用了一體式,後者則是模塊化。

這意味著固有的修理方法不再適用,勉強修復,僅僅是裱糊住了,而不像過去修復後,還有一定的專業性能可期待。

最後就是在簡化各個系統的過程中,拆含有稀有元素的零件。

在第一秩序而言,這些戰艦上的設備沒一個值錢的,直接砸了舊的換新的也不貴,唯稀有元素,這個跟地球時代的貴金屬一般,總量有限,用途還不少,有價值。

因此,對於所有翻新艦船,第一秩序的態度是:再壞了就別往來開了,直接扔了吧,沒有繼續修的價值了。

過手便徹底成垃圾,齊齊整整擺在那裏,都不值當的第一秩序去拿。

帝國海軍,卻是當寶。

“好哇!爽啊!不遑新艦,甚至比許多近代造的新艦更棒!”

只能說,這是一幫苦成了習慣的可憐娃。

目前,第一秩序,已經將修艦產業,分成了兩攤兒。

一攤仍在庫爾納的北極星港。

北極星港當初建設時,就是太空船塢集合,看起來就跟太空巢都,一層又一層,每一層都能入位一圈艦船,具體多少,得看艦船個頭,如果都是戰列艦,不好意思,以北極星港的規模,一層就能入位一艘。

庫爾納星港至今都是秘港,並不對外接單,也鮮有人知曉它的存在。

它是隱身狀態的,近來哥特星區直屬艦隊送來的那幾艘戰列艦,也都是半道交接,而不是直接開過來。

目前,北極星港維修的最大艦船,是帝皇級戰列艦‘神權號’。

這艘戰列艦,可以話說是整個朦朧星域,最古老的戰艦了。

它的老舊艦體,來自於被廢棄的‘育邪號’(這種帶有鄙夷性質的名字,自然是後來打撈時起的),育邪號是第36千年,在查羅斯星系附近被發現的。

據推算,它在亞空間中漂流了至少一萬年,動力系統依然能夠正常運作,意味著它很可能早在帝皇大遠征之前,就失蹤了。

它被回收後,拖曳到朦朧星域著名的賽普拉蒙迪星港進行全面改造。之後,便執行星區間巡邏任務。

如果沒有凱恩,這艘現在亞空間至少漂流了一萬年,又持續運轉了5000年的老貨,仍舊是盧萬斯伯格手中的寶貝疙瘩。

要知道,整個哥特星區,也不過兩艘帝皇級。

除神權號之外的另外一艘‘進階號’。

論及綜合性能,這艘始建於第30千年,卻因荷魯斯叛亂,在空間軌道上棄置了兩千年,後來又因亞空間風暴、各種事故,混沌叛軍入侵使得工期一再延誤,直到32千年末才下線的帝皇級戰列艦,是比不過神權號的。

然而,一系列原因,使得進階號更具政治意義,同時也是哥特星區直屬艦隊的旗艦,哪怕是吉祥物,也得鎮在那兒,不能輕易換。

盧萬斯伯格這次將神權號送來修,也算是大有深意。

除了神權號自身性能的進一步提升,還指望著蹭凱恩的人氣。

海軍是最為迷信的兵種,神權號的前身在亞空間的漂流史,對海軍官兵們,意味著不祥。

不得不說,這種迷信,在這個世界,多多少少是成立的。在艦船上死去者,其靈魂以艦船為棲息地,縈繞不去,這是一種正常現象,靈能者們,像導航者、星語者,都能察覺。

就算是普通官兵,當艦船在亞空間航行時,也有一定的概率感知到幽魂。

再加上艦船內部普遍的黑暗、壓抑哥特風,說是幽靈船有點誇張,說是船上鬧鬼,卻是真相。

而另一方面,凱恩確實有了人氣,並且還是來勢洶洶,增長迅猛的那種。

主要緣由,是因為凱恩以國教的名義,開始售賣福寧劑,又或者說,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