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3章 格雷迪厄斯局勢(第2/3頁)

但第一秩序仗著高杆的技術,在其中上下其手,事半功倍的借新世界形成的契機,完成了自己的布置,達成了星球資源庫化的目的。

這樣的行星,可以說從內到外都有第一秩序的操作在裏邊,當時奸奇和祂的麾下尚未跟第一秩序開撕,僅僅是搞加索獸人和惡魔領主殘酷者奧森在活躍,也都並未能戳到第一秩序的軟肋,因此,第六行星徹底被第一秩序掌控。

後來的奸奇惡魔,是非常希望以這顆星球作為自家在格雷迪厄斯的大本營的,然而數次用兵,全部肉包子打狗。尤其是地底穹隆開辟橋頭堡的行動,更是被第一秩序放了長線,掉了大魚,損失之重,連奸奇都肉疼道念念不忘。

就這樣,被稱作格雷迪厄斯之門,又或更簡潔的‘門星’,落入第一秩序掌控,成了連惡魔們也默認的事實。

格雷迪厄斯是恒星系的第二星,距離恒星,拿凱恩最為熟悉的太陽系比,大約是火星和地球之間,第一星則與水星相似,原本由於距離恒星太緊,環境過於殘酷,但隨著戴森球的形成,那裏的環境也迅速改善。

而第一秩序有著全盤計劃,早就料到了第一星的這種變化,同樣是早早就出手,因此這顆格雷迪厄斯恒星系最小的行星,同樣沒有懸念的落入了第一秩序之手。

在格雷迪厄斯星與第三星之間,本來也有著類似太陽系內行星圈邊緣的隕石帶的,結果都被第一秩序用行星發動機推著墜毀到了第一星上。具體操作與門星有些類似,但沒有加熱地核,建立大氣層體系,而是進行了邪神細胞植入及質密壓縮,令之更加堅固,然後作為蟲巢堡壘來用。

正因為其扮演的角色,第一星被第一秩序稱作‘蟲衛’,蟲是蟲巢,衛是護衛恒星,但惡魔們則更直接的稱之為‘巢星’,後來叫開而廣為流傳的,還是‘巢星’這個稱呼。

格雷迪厄斯的意思是‘鬥劍’,但惡魔們更直白的稱之為戰星,又或戰場。

第四行星是氣態星,一度是第一秩序和惡魔們爭奪的焦點。

奸奇惡魔在一系列的占據行動均宣告失利後,曾惱羞成怒,試圖點燃這顆龐大的其他行星。

可惜計劃最終仍是失敗了。

如今,第四行星的爭奪已經落下帷幕,其資源40%被第一秩序抽走,用於戴森球的建造。

也就是說,現在格雷迪厄斯恒星所穿的這身‘衣裳’,有相當一部分是第四行星的資源轉化而來。

剩下60%則被壓縮,原本最大的行星,如今成了最小的行星,險一險就跌入矮行星的行列。

這顆星球是第一秩序名副其實的資源星,惡魔則稱之為‘血星’,血為生命運送營養,而第四行星為第一秩序提供資源,再加上其色澤是銹紅色,因而得名。

當初,第一秩序在包括恒星在內的幾乎所有星球上開工,有數十億居民的格雷迪厄斯又格外耗費精力、物力,星體情況復雜的第五行星就未能及時處理。

這是導致其成為當下爭鬥雙方爭奪焦點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當惡魔們資源消耗過大,吃不住勁之後,便將重心放在了第五行星。

奸奇惡魔一度不計成本的興重兵,占據了一顆天然氣資源豐富的衛星。天然氣中的甲烷和硫化氫,對惡魔來說,是近乎能夠直接利用的資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同樣用處不小。

因此占據了這顆衛星後,奸奇惡魔就獻媚式的將之命名為九號衛星,因為奸奇的聖數是9。

除了九號衛星,奸奇惡魔後來又占據了另外三顆衛星,這三顆衛星雖然貧瘠,卻好歹讓奸奇惡魔龐大的軍隊有了落腳之地。當然,它們內部不和諧,彼此聚在一起就各種冷嘲熱諷,因而分開駐紮,這樣的原因奸奇惡魔們是不會對外說的。

如今,奸奇占據共計四顆衛星,以及在數十億立方公裏的隕石帶占據著主場優勢,這就是奸奇惡魔們在格雷迪厄斯恒星系鬥爭了五年多的主要成果啦。

第一秩序一度曾在第五行星,跟奸奇惡魔撕的很厲害,但自從占據了第五行星的最大的十個資源開采地後,便改為防禦策略,奸奇惡魔們啃了幾次,鎩羽而歸後,也就不再費那個蠻勁了,而是跟第一秩序展開冷槍冷炮的日常鏖戰。

在隕石帶,在星球地表,在地下穹隆,雙方的精兵你來我往,往往是好大喜功的惡魔們得面子,以滅殺有生力量為目的的第一秩序得裏子,但規模都不大。

恐虐惡魔軍團以雷霆之勢入場,也沒能掀起什麽波瀾。畢竟它們搶占的,是奸奇惡魔們在面子戰爭中拿下的一個區域,是一座大島,周遭都是戈壁沙海,只有這個大島高山聳立、巖石嶙峋,面積差不多有馬達加斯加那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