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談過往(第2/3頁)

“哥哥說這是男人們的談話,我不應該在這裏旁聽。”阿市低聲說道。

“既然這樣的話,我也應該提前離開了。”在一旁的顏玉不由笑道。

織田信長大笑起來:“既然兩位信得過舍妹,那麽阿市你願意在一邊聽聽嗎?或許我也需要你的意見呢。”

阿市聞言不由向著顏玉鞠躬致謝:“那就謝謝顏玉小姐了。”

阿市之所以離開,不過是因為以前的慣例,雖然織田信長是一個不太看得上禮法規矩的人,如果可以的話,阿市想在哪裏就在哪裏,但是平常和手下的家臣議事的時候,旁聽的阿市常常會惹人非議,所以阿市為了避免給兄長添麻煩,所以到了這種場合,她都會自行提前離場。

不過這一次有方別和顏玉挽留,織田信長當然不會勉強。

茶水在杯中倒滿,縈繞著香氣。

織田信長隔著茶杯看向坐在對面的方別,笑了笑:“方別俠士,我聽說你來自神州。”

“神州是一個好地方吧,我聽說你們有一位至高無上的皇帝,統治著那片大陸的所有土地。”

“我聽過這樣一句話,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是不是真的這樣?”

“是的。”方別點了點頭:“雖然說在絕大多數的情況我們的國家都屬於一位皇帝統治,但是每隔數百年,都會有一場浩大的改朝換代。”

“腐朽的舊王朝搖搖欲墜,就會有貧困的農民揭竿而起,嘗試推翻舊的王朝建立新的王朝。”

“當然,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那些起義的農民都是為那些舊王朝的王侯將相封疆大吏作了嫁衣。”

“三國演義的小說織田大人看過了嗎?”

“三國演義?”織田信長這一瞬間竟然有些遲疑:“你是說三國志嗎?”

“最近有人從神州帶回來的歷史兵法書籍,我倒是有所涉獵。”

織田信長這麽一說,方別不由啞然失笑起來。

是的,因為長期以來東瀛缺乏足夠的歷史和文化,所以面對比自己先進的文明,往往會呈現出一種如饑似渴的狀態,就像是一塊海綿,拼命地吸收所能夠接觸到的水分。

就如同現在,因為東瀛正處於戰國時代,渴望平定戰亂統一東瀛的人當然不止織田信長一個,但是如何統一東瀛,那麽肯定要有橫絕的武力和百戰不殆的軍隊,兵法瞬間就成了重中之重,所以他們大量從神州購買了所謂的兵法書籍。

而這樣的兵法書籍,當然有孫子兵法之類的正常兵書,但是相對於比較晦澀的孫子兵法,毫無疑問是更加跌宕起伏的三國演義之類的歷史小說更加受歡迎。

所以是真的有很多東瀛的大名和家臣人手一本三國演義,並且詳細按照其中的兵法戰例,進行大量的所謂的夜襲,劫糧,火攻之類的操作,你還真的別說,這些戰法戰例,如果能夠妥善地應用於戰爭之中,反而有時候會有出乎意料的作用。

至少說比所謂的十則圍之背水一戰之類的晦澀說法更加的深入人心。

而織田信長當然也是看過三國演義的。

“是的。”方別點了點頭,他可不管這一瞬間織田信長腦海中究竟是什麽想法,而是順著自己的思路說了下去:“漢朝是我們國家一個偉大的朝代,它前後歷經兩漢,延綿四百多年,曾經威震天下,橫掃八方,但是即使是這樣一個偉大的朝代,最終還是會因為種種的問題,積重難返,最終走下了大廈將傾的地步,其中的黃巾起義,就是為漢王朝敲響的喪鐘。”

“但是黃巾起義,也最終沒有能夠將漢朝毀滅,相反,這場聲勢浩大的起義被漢朝的能兵強將給鎮壓了下去,所有的起義軍都被打敗,他們的頭領都被殺死。”

“國恒以弱滅,獨漢以強亡。”

“即使是在漢朝即將滅亡的時候,他依然有著非常強大的軍隊,僅僅一個軍閥的實力,就可以輕松地壓服四周的蠻夷軍隊。”

“這些原本屬於漢朝的臣子,最終開始覬覦神器,他們彼此開始不顧漢朝皇帝的號令,彼此攻伐,甚至開始試圖通過控制皇帝陛下本人來掌握更高的權威。”

聽到這裏,織田信長不由饒有興趣地插嘴;“你說的是曹孟德嗎?他確實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人物。”

所以你知不知道你在很多時候都被和這位好人妻的曹公相提並論嗎?方別在心中暗中腹誹道,但是依然點了點頭說道:“是的,就是曹孟德公。”

“我之前說過。”方別看向織田信長:“絕大多數的農民起義都不過是給這些王侯將相作了嫁衣,只有絕少數的農民起義最終推翻了舊王朝,以至於推翻了舊王朝的那些封建軍閥,自己建立了新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