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等待與進軍(第2/3頁)

郭聚峽面對方別的這句調侃,沒有說話。

但是方別說的沒有錯,天祿皇帝在位號稱師從黃老,興無為之治。

什麽叫做無為之治呢?

就是皇帝在上面幾乎什麽都不管,就讓下面自行發展,以休養生息。

這是開國之初經常會使用的政策,原因就是不折騰就是最好的仁政。

而到了天祿皇帝這邊,他的黃老之道就和別人不太一樣了。

他收錢的。

在暗地裏,這位天祿皇帝有蜂巢把控整個江湖,給他源源不斷地進貢各種江湖中的資源,但是明面上,這位天祿皇帝同樣有錦衣衛和東廠,來替他做監管全國的耳目。

雖然說朕富有天下,但是天下的,卻並不是朕的。

朝廷收上來的稅,首先是歸戶部管的,戶部的銀子再一點點分到六部,分到邊疆的戰士手中,分到受災的饑民手中,分到上上下下文武百官的手中,分到興修水利建設道路的勞工與官吏手中。

但是唯獨——這些錢裏沒有皇帝的份。

畢竟理論上這些都是皇帝的,但是皇帝一個人真的吃不了多少,剩下的更是有一張張大嘴嗷嗷待哺。

而隨著王朝的持續,收入事實上是在不斷降低,但是吃飯的嘴卻又幾乎再沒有停頓地增加。

所以總會有一天,這樣的收支失衡,這個王朝就會慢慢走向衰弱。

而天祿帝不一樣就不一樣在了這裏。

他自己是有小金庫的。

他是可以派出去自己的親信太監直接到各地繞開朝廷直接收稅的。

並且情報之準確,幾乎是一把一個準。

俗話說的話,修行講究財侶法地,那麽天祿皇帝就是真的把財侶法地做到極致的男人。

“你就那麽想我們的陛下出血?”郭聚峽看著方別有些無奈地反問道。

“我只想知道,他會不會出血。”方別輕輕說道。

“反正,如果他不出血的話,那麽朝廷要麽加稅,要麽財政就要破產。”

“無論如何,苦的都是百姓罷了。”

郭聚峽看著方別,突然也感到了一些無奈:“如果你什麽都不做,百姓不就是不會苦了嗎?”

之所以說馬匹不好管理,那麽肯定就是出了害群之馬。

方別毫無疑問就是這樣的害群之馬,如果不是他一番操作,讓東瀛入侵,高麗求救,朝廷必須派出大軍征討,財政必然受到極大的壓迫。

如果沒有了方別,不就沒有這樣的煩惱了不是嗎?

“我不能永遠將頭埋在沙子裏面啊。”方別輕輕說道。

郭聚峽看著方別,嘆了口氣:“你真是有點太過於老成了。”

“我像你這樣的年紀,還在整天玩泥巴呢。”

“大人玩的泥巴肯定和我玩的泥巴不太一樣。”方別搖頭笑了笑:“總之,我會在燕京呆到第一批官兵出發,然後隨著他們再回到高麗,完成我對高麗國王的承諾。”

“聽起來很簡單,不過第一批官兵肯定不是從燕京出發的。”郭聚峽淡淡道:“第一批官兵,肯定是關外的邊軍。”

“他們原本就是為了防備那批女真人而存在的,這個時候高麗告急,他們最適合出動,並且其戰鬥力也在全國居於翹楚,唯一的缺點就是人數有點少。”

郭聚峽看著方別:“如果真像你說的東瀛來了那麽多人,那邊關外軍肯定是擋不住的。”

“我知道。”方別點了點頭:“所以準確來說,我留在這裏,也是為了等一個人。”

“等誰?”郭聚峽反問道:“還有人會來燕京嗎?”

“當然有。”方別點頭,看著郭聚峽:“他的名字叫做廣濟奇。”

“你是說那個九戰九捷的廣將軍?”郭聚峽居然也聽說過廣濟奇的名字:“他對陣倭寇的戰績極佳,已經傳到了京師。”

“倘若你說這次對陣的敵人就是東瀛的話,那麽他也來參戰是再好不過了。”

“不過唯獨一點那就是燕京距離東南路途遙遠,消息傳得很慢,從朝廷征調,再到他前來赴任,再到起兵去征討高麗的倭寇,這一來一回,恐怕半年的時間就過去了。”

“而現在看來,你多半沒有這半年的時間來等待的吧。”

“我當然沒有。”方別點頭說道:“但是我相信廣將軍會來的很快。”

“你憑什麽相信?”郭聚峽饒有興趣地問道。

“因為我這邊,有人給他提前寫信。”方別平淡說道:“以他的性情,多半已經在路上了。”

……

……

廣濟奇確實已經在路上了。

因為本質上,東瀛的蜂巢分部,是和汴梁這邊的蜂巢總部聯系的,雖然說這種聯系沒有那麽的緊密,但是其實確實是存在的。

所以說通知廣濟奇的信甚至在東瀛軍隊還沒有踏上高麗的土地之前,就已經寄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