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朝堂大辯!商君之道到底可不可變!(第2/2頁)

歷史上,後世多有感懷秦國的刑罰。

所以才有了後來重用儒家的事出現。

這都是為了避免和秦國的結局一樣。

李斯,提出郡縣制,應用了兩千多年,此時,所言的法制禦王道,更像是千年後的國策,是長久昌盛之策。

然而,熊啟也變色了。

此前不是說的,王道寬法,王道禦法麽,怎麽現在變了?

不過,此時不是糾結的時候,管他是什麽,只要秦國變法,楚國就有了時間。

嬴政頓時若有所思起來。

這般大事,雖不能一語篤定,但是不難讓他能夠感受到這其中,蘊含的商君大道。

嬴政忽然看了一眼蘇劫,若有所悟。

王綰高聲道:“老臣不如此認為。”

李斯看著王綰,道:“此乃學術之論,丞相但講。”

王綰道:“秦法雖嚴,卻不失大德,首要之點,在於王侯於庶民同法,國無法外之法,上下一體同法,所以根本沒有厚民,薄民,不親民之實,假若秦法獨殘庶民,自然失德,惜乎不是,便說肉刑,秦人劓鼻黥面者,恰恰是王公貴胄居多,而庶民極少,是故,百姓雖有無鼻之人,卻是人無怨尤而敬畏律法,再說棄灰於道者黥,數十年來,果真棄灰而受黥刑者,至少關中,萬中無一,若非此次為了以正國法,潁川何以動刑?如果如客卿所言,將棄灰者的刑罰改成城旦三日,安知秦國街道不會汙穢飛揚?”

馮去疾說道:“大王,臣附議丞相之言,李斯所言的法制禦王道,還是儒家所言的王道寬法制,皆其根由,都有王道,然而,曾經山東六國到是皆行過王道,然而結局如何?賄賂公行,執法徇情,貴胄逃法,王侯私刑,民不敢入公堂訴訟,官不敢進侯門行法,如此王道,只能使得貴胄擁法外特權,民眾飽受律法盤剝,最後如何?山東列國,民眾洶洶,上下如同水火,若是如此,法德何在?反觀秦國,重刑而一體同法,舉國肅然,民眾擁戴,寧非法制大德?”

李斯頓時說道:“二位所言,和李斯所言不一樣!”

王綰二人相互一看,問道:“有何不同,皆是王道!”

李斯說道:“二位所言是王道治國,李斯所言,是王道法制,唯對秦而言。”

王綰道:“即便對秦,也是不通,商君變法,本是反數千年王道而行之,自成強國範式,若以半點王道治之,侵蝕秦法根基,必將秦法漸漸消於無形。”

龐毅聽著眾人爭辯。

忽然,對著贏信使了一個眼色。

贏信見狀,立刻走了出來,道:“大王,臣不通秦政,但臣卻知道,一旦行了半點王道,對秦國的兵士有害無益。”

“什麽?”

秦國最重要的環節,便是兵士。

嬴政聞言,心中一震,問道:“將軍所指為何?”

贏信接著說道:“一旦行了王道,那秦國的虎狼之軍,便是王道所言的義兵,那時候,秦國的兵馬高舉著義兵之名,去行霸道之事,便是王不王,法不法。”

贏信接著說道:“雖說客卿口裏的王道,只為了糾秦國律法嚴苛,但是,秦國的律法貫穿朝野,無人置身於世外,其中軍旅之嚴,尤勝於庶民之嚴,那按客卿所言,是改還是不改呢?”

嬴政頓時皺眉。

他到沒有想到這個環節。

龐毅等人看了王綰一眼,見到王綰神色頓時松緩了幾分。

贏信再次說道:“荀子之王道,王道之義兵,義兵號稱天下良藥,以誅殺暴君,振奮苦民為宗旨,然而,懲罰暴政而不滅其國是義兵,譬如齊桓公,吊民伐罪而滅其國,也是義兵,譬如商湯周武,也是義兵,那大秦那個時候用兵歸宿究竟何在?是如齊桓公一般只做天下諸侯的霸主,聽任王道亂法殘虐關中庶民?還是聽任天下分裂依舊,終歸不滅一國?若是大秦興兵一統華夏,這還叫什麽義兵和王道呢。”

李斯聽完眾人的話。

此刻也是正襟危立。

等到堂上,在也沒人說話,而是看到,所有的人依舊看著他。

李斯不由輕笑,隨即沉穩泰然地說道:“義兵之說,兵道之一也,與將軍所言的興兵謀國是兩回事,大如湯武革命,義兵也,小如秦國滅三晉,化三晉,亦是義兵也,故義兵之說,不涉及用兵圖謀之大小,唯涉用兵之宗旨也,目下秦國,論富論強,天下何人可敵?將軍高遠之論,李斯以為杞人憂天,更是不著邊際,亦不足以與之計較,若是老成謀國,唯以視當下之法,優勝之法,使秦國大富大貴,而後萬事可論,否則,惶惶之志,糾糾老言,突然莊周夢蝶。”

頓時。

殿中肅然無聲,喘息聲清晰可聞。

忽然,人群中走出一人,道:“莫非,客卿之心,是想取商君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