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一箭雙雕(二更) 謝小盈聽出皇帝這句……(第2/3頁)

謝小盈理直氣壯地斥責,反倒把宗朔說得一愣。

他正為自己疏忽了大皇子心虛呢,怎麽經謝小盈的嘴一掰扯,倒好像他用心良苦來著?

宗朔望著謝小盈,“你真這麽想?”

“真的啊。”謝小盈信誓旦旦,“陛下還記得當初您不叫大皇子開蒙,妾不是特地讓人給淑妃傳過話嗎?那時候妾就覺得,小孩子嘛,晚點讀書正好呢。琪郎眼下是多貪玩愛鬧的年紀啊,什麽事都不懂,每天看會螞蟻搬家就高興極了,幹什麽要讓孩子早早上學啊!騎馬也是一樣的,小孩子還不懂輕重,最容易出事的年紀了。比起什麽學問本事,還是孩子健康平安最要緊。”

宗朔聽謝小盈這麽言之鑿鑿的語氣,心情一點點釋然。

只他不大苟同謝小盈的觀點,板著臉教訓:“胡說,三歲開蒙是最好的年紀,正因稚子不懂事,才該叫他讀書學習,好知道禮數。”

“……那您不是沒讓琪郎去學麽。”謝小盈沒忍住,還是懟了皇帝一句。

宗朔被噎,倒沒生惱,反而想起什麽似的,笑了起來,“怎麽?朕若要讓琪郎真開了蒙,你就準備換一番說辭嗎?”

謝小盈坦坦蕩蕩地承認:“那當然了,妾總不能和陛下唱反調吧?”

“是啊,連你都知道,不能與朕唱反調……”宗朔慨然,臉色剛好轉沒多久,片刻又沉了下去。

過了不知多久,他起身道:“該學的本事還是得學,今年已經冷了,且罷了。明年朕自會安排弓馬師父,好好教一教琪郎。這事你先自己知道,別傳給楊淑妃。免得她傳話給英國公府,她那個爹再興風作浪!”

謝小盈以為皇帝這就問完話,自己可以走了。而她還沒來得及告退,宗朔伸手就牽住了她,“陪朕一道用膳,吃過再走。外頭涼了,朕讓人拿禦輦送你回去。”

倒被趙良翰說了個正著。

……

直至冬月中旬,謝小盈才終於從楊淑妃口中知道了這件事的原委。

因這事牽連到了謝小盈,楊淑妃心下十分內疚,當日險些就要跪下給謝小盈賠罪了。謝小盈死拽著她不肯受,只說:“姐姐要與我這樣相處,那我日後也不必來了。”

楊淑妃感到虧欠,待事情查明,便立刻與謝小盈說了始末。

她帶大皇子去看馬,確實不存什麽私心。她雖張揚慣了,但知道大皇子身份非同尋常,向來還是十分謹慎的。偏這一次被不知道什麽人抓了把柄,在朝堂上跳出來做筏子,莫名其妙開始為大皇子與楊淑妃張目。

這事皇帝當然疑到英國公頭上,雖隱忍著未發作,還是讓本就脆弱的君臣關系愈發雪上加霜。

“前朝其實還好,我家裏的境遇我清楚。”楊淑妃哼笑,“這一筆落下來,歸根結底還是沖著咱們內宮來的,一盆臟水潑咱們兩人身上。陛下疑你、厭我,真是一箭雙雕的好計謀。”

對方手段不可謂不高明,事關皇嗣,宗朔自然忌憚萬分。何況宗朔對楊家有先入為主的惡劣印象,這件事上定不會深查來源,楊淑妃更無力自辯。而謝小盈倘若為淑妃辯駁,理所當然會被皇帝遷怒。即便謝小盈自我保全,不曾說什麽,也難保皇帝不會從這件事與她內心生隙。

謝小盈不由得追問:“姐姐知道是誰做的了?”

楊淑妃傲慢擡頭,“沒證據,但我心裏有數。小盈,你就別問了,知道了也沒什麽法子。宮裏的人,一旦有了算計,眼神裏是能露得出的,陛下就看中你這一點,你別壞在這上頭。”

外人對謝小盈為何得寵,各有各的注解。謝小盈疑惑久了,已經不太在意這裏面最終的答案是什麽了。

男人的喜歡,不管源於何處,總會有減淡變心的那一天。

現代社會尚且如此,更何況古代男人了。

謝小盈不打算與皇帝在情愛上糾纏太深,就如同她對待宮鬥的態度一樣,免得自己控制不住陷進去,回頭再沒了命。

眼下聽淑妃這樣說,謝小盈隱隱有了猜測。她看了淑妃一會,半晌嘆息,“行,我不問。這事也怨我,姐姐就別自責了。起初我就不該攛掇你帶大皇子去,你的忌憚是對的,以後我也會學著點。”

謝小盈算是發現了,雖然淑妃的立場與皇帝興許是對立的,但單論政治敏感性,淑妃認第二,宮裏沒人敢認第一。

只是有一點謝小盈很奇怪,這事逼得皇帝抹不開面子,最終松口要給大皇子請安排學習弓馬,那個人……對這結果真的就稱心如意嗎?

楊淑妃尚有些不放心,叮囑謝小盈,“這段日子你別同我來往了,陛下嘴上說不在意,心裏指不準怎麽揣測你我,逆鱗不可觸,你先謹慎些日子吧。左不過天冷了,咱們也沒什麽能一塊玩的。前些學馬的日子,你癸水還來得不好,合該將養幾天,反正你慣會取樂,在清雲館裏自己逍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