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父女情分 女兒哭聲響在耳邊,仿佛千刀……(第2/3頁)

不少臣子都反應過來,這已是成元九年的春了。

座上真龍,已非九年前初登大寶、掌權不穩的太子,而是一位浴火淬煉,意志堅定的帝王。

臨至傍午,禦前有個內宦在皇帝批閱奏文時磕碰了桌角,直接被皇帝貶出了宮廷,罰去荒野離宮做了苦役。常路親自帶人將他押了出去,把人送到掖庭局的時候,常路還十分感嘆地說:“咱家是不是提醒了你們?今日陛下龍顏不悅,叫你們仔細伺候。怎還幹出了這樣蠢的事?大羅神仙也是救不了你了。”

天色將暗,宗朔一個人幽坐在龍椅之上。

他看著窗外余暉散盡,浮雲孤零,內心竟有種千瘡百孔之感。

他忽然想起自己母親薨逝那一年,有一日他來崇明殿拜見先帝,先帝就是這樣坐在龍椅上發著呆。那時候他還不懂,以為先帝是為朝政煩憂,他跪在地上行禮問安後,先帝卻問他想不想娘娘。

宗朔始終記得,先帝一生固然殺伐果決,但就是在懿德皇後薨逝後,方漸漸顯露出嗜血戀戰的兆頭。他原以為是母親賢德,曾私底下勸諫過先帝。如今想來,他的母親是最謹慎不過的女人,怎麽可能幹涉朝政。但他的父親,身為帝王,定是有內心空洞無助,需要發泄的時刻。

先帝稱不上荒淫,後宮女子雖常有以寵晉身之人,但先帝待女色始終有度。反倒是他後半生執迷於征戰沙場,幾度投身開疆辟土,一身傷病混不在乎,未嘗不是需要用鮮血來祭內心之慟。

宗朔今日發怒時,一瞬間感到自己懂得了先帝。

因他也想殺幾個人,好能泄掉從頤芳宮離開時,那種無力的憤懣。

常路送走了被罰的內宦,正欲回到崇明殿,卻見華章門處,趙良翰正與尹賢妃身邊的內宦何念先不知在勾搭什麽。常路皺了皺眉,這趙良翰攀過謝修媛的高枝兒還不夠,如今是想見風使舵,轉投尹賢妃門下不成?

他沉默地走過去,兩人竟是在低聲爭執。

何念先大約是奉賢妃之命,欲要求見皇帝。今日皇帝心情不睦,趙良翰不肯為了賢妃去禦前觸黴頭,因此不肯收何念先的好處。

常路聽了個明白,倒也不怪趙良翰。別說是尹賢妃了,今日有幾個朝臣想求見皇帝,都被常路委婉地規勸走了。若不是緊急的軍政大事,何至於非趕在這個節骨眼上去自討苦吃呢?禦前的人這般行事,不但是為了自己,也是顧慮著大家夥兒。

想到這裏,他走到跟前去,替趙良翰解釋了一句,“小先啊,咱們都知道你當差不容易,賢妃有吩咐,你想替你的主人把差事辦美了。只今日決不是咱們做哥哥的不給你這個面子,實是陛下今日聖心不豫,便是咱家去替你們傳話,也怕被陛下遷怒呢。”

何念先眼神微動,叉著手,作出一副苦笑,“常少監,若當真如此,少監能不能給奴透個話?陛下到底是為著什麽事惱成這樣?奴回了平樂宮,也好給賢妃夫人有個交代。”

“這……”常路猶豫一瞬,與趙良翰對視了一眼。

皇帝雖與謝修媛鬧別扭,但禦前的人都看得明白,這別扭能鬧起來,歸根究底是因為皇帝把謝修媛還放在心上。倘若皇帝沒這個心,早就不會是今日這般局面了。趙良翰偏著謝修媛,當然不肯將皇帝與修媛不睦的事透給外頭知道。

然而,內宮諸事,如今終究是由尹賢妃執掌。皇後病前,尹賢妃尚且還需要時常去凰安宮請示意見,皇後眼下重病難起,六局二十四司見風使舵,已徹底以尹賢妃為首。

常路暫掌內侍省,他所想之事,自是與趙良翰不同。

當著趙良翰的面,常路還不想太直接地賣了謝修媛。他醞釀少頃,很委婉地提醒了何念先一句,“陛下今早從頤芳宮出來,就已經憋著氣了。”

何念先愣了一秒,但他很快低下頭去,誠懇地說:“多謝少監提點,奴感激不盡,奴這就去回了夫人,定不敢再令常少監、趙常侍為難。”

說完,他便躬身退了下去。

趙良翰斜了常路一眼,陰陽怪氣道:“禦前的事,少監也敢透給尹賢妃知道?”

常路自覺身正,坦然回答:“內宮嬪禦,皆受賢妃轄制。修媛若真是屢屢犯上,說不準陛下還要讓賢妃去管教一二呢。”

兩人互相哼了一聲,左右避開,各自離去。

可惜常路萬萬想不到,尹賢妃聽了何念先的回稟,非但沒止了求見皇帝的想法,反倒親自來了華章門,請人喚來了常路。她一身碧藍襦裙,搭著月白帔子,十分清雅的模樣,常路弓著腰給她行禮,尹賢妃平和道:“少監太多禮了,本宮與你是舊相識,何必這樣客氣?”

常路原先伺候還是太子的皇帝出宮時,就在尹府見過賢妃不少次。賢妃眼下和他套起近乎,便讓常路感到十分不妙。他趕忙說了幾句不敢,問賢妃是有什麽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