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營養液23k加更】 他傳來常路問:……(第2/3頁)

尹賢妃被皇帝這套問法弄得有點懵,她本以為皇帝只是來議她的罪,早想好了自我剖白的說辭。她與謝小盈素無恩怨,既沒什麽來往 ,更談不上利益相對,這宮裏每一個女人看起來都比她更有嫌疑,因此尹賢妃心中有七八成的把握,能在皇帝面前洗清自己的汙點。

然而,皇帝眼下看起來似乎並不疑她,反倒像是考量她。

這個念頭一旦冒起,尹賢妃壓抑多年的心思頓時浮動起來。她伏在地上,一動都不敢動,謹慎地在大腦中小心措辭。

謝小盈這幾年於宮內確實沒怎麽樹敵,唯獨一個林氏曾與謝氏起過齟齬,但很快便落了下乘。林氏雖曾得過寵,然她未在宮內掌權,出身更是低微,於延京城內毫無勢力相助。若說她有本事害了正在風頭上的謝修媛,皇帝恐怕不信。其余嬪禦中,楊淑妃與杜婕妤都與謝氏交好,自然更無疑點。金氏雖被謝氏奪寵,但她以異族身份,能至九嬪之位已十分不易,定不敢生事。

算來算去,最有嫌疑的人,其實就是真正的幕後之人。

尹賢妃心裏早已有了答案,她比任何人都知道,那人是多麽的恨謝氏。恨到她心甘情願刀劍淬毒,恐怕巴不得親自動手,除之以後快。

只她該不該直接告訴皇帝呢?

尹賢妃小心翼翼地擡頭,視線緩慢地攀上宗朔的雙眼。她已許多年不曾陪伴在宗朔左右,也實在拿不準,眼前的帝王,是否還是當年由她研墨添香的少年。

宗朔似乎察覺了她的情緒,竟露出一笑,他揮了揮手,讓宮殿中人全部退了出去,隨後鼓勵道:“若蘅,你想到什麽,同朕直說就是。”

看常路都從殿內離開,尹賢妃略松了口氣。身邊既無旁人,便說明皇帝沒有“審”她的意思,只是單純地問。

她深吸一口氣,終究鼓起勇氣道:“回稟陛下,大行皇後殿下,恐怨恨謝妹妹已久……臣妾以為,當查一查凰安宮舊人。”

“不錯。”宗朔忍不住,竟笑了。

他的皇後妒恨他的嬪禦至深,已到了六宮中人都有所察覺的地步。偏他還以為,皇後尚能容,需維護,給了她一次又一次的機會……直至將謝小盈重傷至此。

宗朔的笑意一點點從他的臉上褪下去,男人臉色溫度全無,他開口幽幽道,“賢妃,你既知道大行皇後與謝氏不睦,為何還留凰安宮舊人於慈恩殿侍奉?朕令你管治六宮,你就是這樣替朕關照朕的嬪禦?”

他已看了所有慈恩殿宮人的口供,雖沒人說出什麽有用的東西,但幾乎泰半宮人都聽到過外命婦對尹賢妃的“頌揚”,每個人都供稱,賢妃秉公處事,禦下有方,若為繼後定更賢明,因此,賢妃決不會是加害謝氏之人。

這樣的背書、這樣的美名,若說其中沒有尹賢妃的籌謀,宗朔決然不信。

尹賢妃雖神情未變,反應極快地叩首謝罪,但宗朔已起身,漠然道:“你既然也知道自己有寬縱疏忽之罪,朕若罰你,想來你該認得下。即日起,尹氏奪妃號,降嬪位,禁足三十日,你閉宮自省吧!”

幾日後,皇帝忽然以“全仁安皇後孝心”之名,準了魏國公請辭的奏本,左右衛上將軍的兵權一分為二,另擇將臣取而代之。因皇帝對仁安皇後這段時間表現出來的緬懷與心痛,眾人都以為,皇帝這是準備將國丈手中的軍權,向下過度給魏國公世子,以襄助顧家下一代子侄入朝養勢。

很快,仁安皇後靈柩發引下葬,皇帝命中書令楊守宣讀哀冊,更是步行至禁宮門外奉辭,加令百官徙至城外,哭送皇後。

禮部選了六十余位世家俊傑為挽郎,其中還有魏國公世子的長子,世子更是親自扶棺,一路隨棺槨行至皇陵。然而,魏國公世子至皇陵方得知,皇帝竟發密旨,不許皇後葬入帝陵之中。魏國公世子大驚,當場鬧將開來。禮部侍郎安撫道:“陵寢尚未完全建成,若此時下葬,恐擾仁安皇後芳魂。”

眾人心裏其實亦是納罕,但皇帝正值壯年,帝陵修葺確實剛剛開動未經多久,先葬棺進去,確實有所妨礙。眾人一番苦勸,總算將滿面涕淚的世子按了下來,哄回宮內向皇帝復命。

待得魏國公世子入殿覲見,早晨還滿面哀容的皇帝,此刻卻顯得兇狠起來。他朝魏國公世子身上擲了一章本,開口道:“你先看看這個。”

世子先是茫然,待他翻開匆匆覽閱,便又眼神驚恐,陡生冷汗——那章本正是宮正司上報來的宜茹口供。

重刑之下,宜茹業已伏罪,供出仁安皇後指使她加害修媛,並道明了鉤吻來處。

皇後病危前一度命宜茹親自為她煎藥,尚藥局的人不敢違逆,宜茹便借機藏下了每一份藥中劑量並不算多、用以為皇後終前陣痛的鉤吻根,其後煎水入茶,藉此毒害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