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⑤(第3/3頁)

更何況,上次負的是她,那種扳回一局的欲望就更熾。

她已經為自己的勝利設想出了完美的ending,她要把炎拓死死踏翻在地,踏得無反擊之力,然後掏出那枚冒充過炸彈的卡扣,對他說:“我也不為難你,吃下去吧,吃了就放你走。”

語氣要柔和,姿態要好看,氣場要碾壓。

太完美了,就差一場勝利了。

……

心猿意馬的辰光過得可真快,十分鐘只是一晃眼,蔣百川的電話已經過來了。

聶九羅問他:“南巴猴頭是什麽地方?”

蔣百川給她粗略解釋了一下,這是老山林人對秦巴山腹地山頭的命名,因為秦巴山地不是一座山頭,而是大大小小綿延百裏的山嶺,現代科學考察的命名法比較死板,就是“1號”、“2號”,但以前的命名就很生活化和生動,都是依形狀命名的,什麽“南巴猴頭”、“南巴魚嘴”、“南巴鱷擺尾”。

南巴猴頭就是秦巴山林深處的一座山頭,看來對方對秦巴山地並不陌生。

聶九羅說:“真要去啊?那種地方,聽起來跟赴鴻門宴似的。”

蔣百川無奈地笑:“比鴻門宴還不如呢,去鴻門宴,至少還有口吃的,去那,你知道等著你的是什麽?”

聶九羅:“那還去?”

蔣百川說:“瘸爹是老人了,多少年的老夥計,同伴遇險了,能不救?九一年,第一次走青壤,大家喝了酒、發了誓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聶九羅沒吭聲,這舊事,她聽蔣百川說過。

簡言之就是,個人和家族的運道,是跟時代和國運連在一起的,所謂國泰才能民安,解放前的百十年,國家遭難,小老百姓朝不保夕的,飯都吃不飽了,哪還有那個人力精力“走青壤”啊,解放後又是破四舊又是搞運動,青壤之說,更是沒人提了。

蔣百川生於六十年代中後期,那年月,教育是鐵定給耽誤了,當然,他自己也不重視,覺得獵戶嘛,靠山吃飯,一門手藝管到老。

不止是他,他身邊的一群大小朋友,也都這麽認為。

然而有些行當能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有些行當,是注定要漸漸退出歷史舞台了,一九八八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通過,一九八九年三月一日正式施行。

忽然間,野生動物要保護了,資源屬於國家所有了,私自打獵牟利是違法的了。

蔣百川傻眼了,他周圍那群“讀書無用論”、除了打獵半點技能都沒的朋友,也傻眼了。

瘸爹更是唉聲嘆氣:華嫂子的爹娘本就嫌棄他沒個上台面的工作,現在好了,連上不了台面的碗都端翻了。

有人提議“管他娘的”,保護法在北京,老林在身邊,這頭打獵,千裏之外怎麽可能知道,蔣百川覺得不可行,違法是要坐牢的,而且法律只會越來越完善、施行的力度也只會越來越大。

斟酌再三,蔣百川說:“咱們走一趟青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