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上古之民,春秋皆度百歲?(第2/3頁)

這說明他們還是小看了這位老先生的強大。

陳希象受孔丘一禮,輕撫袖袍,將其托起之後,淡淡一笑:

“仲尼先生如此大禮,直說來意吧。”

對比自身狀態的老朽,軀體都幹癟了,面前的孔丘真的是正值一個男子的壯年階段,體內的血氣和大道相互糾纏交織,雖然被其有意隱藏,但若真的釋放出來,勢必是一片星空都難以承載之浩蕩聖力。

這樣的一位儒家之祖,自身處於大聖巔峰,正值壯年,若是與人大戰,可謂是準帝之下沒甚對手。

如今他已經是大聖巔峰,日後若無意外,踏入準帝層次,幾乎是沒有絲毫問題,卻不是為何遮天後世之中,並沒有關於這位在地球歷史上留下了極重一筆,影響後世萬千年之孔聖人的出場了。

估計,又是因為春秋秦漢之間的那段歷史斷層了,定有大戰發生。

如今自己坐鎮這段歲月,必然是要好好弄清楚這一回事。

原著中老子,本可在地球靜靜養屍,緣何無緣無故要西出函谷,走入星空古路,大致猜測都能想到,必是有域外其他生命古星的大敵,在不久之後要入侵地球……

呼~

孔子被陳希象扶起之後,情緒真誠:

“不瞞老先生,仲尼此次專為求教而來。”

他如今已經修成神州之上極致的一層,若仍有對於大道的迷惑之處,以及對於天地宇宙古史的好奇。

然而他翻閱了古今書籍,竟也不能再找到更多的答案。

陳希象微微一笑,對於這位地球人傑沒有什麽壞感,況且歷史上本就有老子教孔子的記載,他要是為其解惑,也是應當的。

“你有何惑,說來我聽聽。”

聽聞此言,周天子與一眾群臣都生出好奇之心,也想聽聽這兩位當世至聖大賢地講道。

周天子便道:“此地寒陋,不如兩位移駕宮廷之中細聊如何?”

“也好。”

陳希象沒有拒絕,微微一笑:“謝過天子。”

孔子也沒有推辭,他要請教的話,勢必是一場長談,的確不宜在這般之地就此展開一場求道。

片刻之後。

一眾人移步到了王室議政的宮殿之中,待陳希象落座之後,微微開口:

“說說看你的問題。”

此時孔子思慮過後,慢慢開口:

“《素問篇》有載: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卻是何故?其中所記之上古,又為何世?”

這一問,便立即將周天子等一眾人驚震住了,果真是聖人,一開口便問是這等問題。

此時,包括孔子的幾個弟子顏回,子路之外,周王室的天子和群臣,也都豎起了耳朵。

孔夫子的這個問題,堪稱直指天地大道的隱秘。

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百年之歲月,不過是上古先民的一個春秋,難以想象那時候人的壽數該有多麽恒久。

既然黃帝留下的素問篇有此記載,那必然是真的,卻是為何現在之人壽數大減呢?

就算是修行之輩,力可通天摘星,也不過幾百寒暑就要坐化。

那所謂的上古,究竟是什麽樣的時代?

聽到這個問題,陳希象心中不由一嘆。

“問到點子上了。”

這個問題,直接就是遮天大時空的核心所在。

陳希象望著孔子求知的目光,緩緩回答:

“先回答你第一個問題,為何上古之人長壽,春秋皆過百歲,而今世之人,壽數越來越少,那是因為……”

他語氣平靜,眸光幽邃:

“在遙遠的亂古時代,天地宇宙之間曾發生了一場大戰,那場大戰將九天十地打崩,而至於大道有缺,長生物質漸少,以至後世之人,越發短壽。”

這個回答出現之後。

滿堂皆靜默一片。

因為他們在一開始也不是完全認為這個問題可以被解答,畢竟,那是黃帝時代的留書,除非是黃帝時代的人,或許才可清楚。

然而,竟然真的被老聃先生輕松回答上來,莫非……

他真是與人祖黃帝一個時代的古老存在?

連孔丘聽到‘當年打穿九天十地的大戰’,也是眸光不由得震蕩起來,立即明白自己這次來對了。

眼前老者,真可以解決他的全部疑惑。

孔丘如同大漠渴水之人,忽然看見了眼前綠洲,瘋狂的求知欲讓他當即不停開口發問:

“敢問先生亂古時代是什麽時代?九天十地又是何地?”

這是從未在任何典籍之中看到過的字句。

陳希象緩緩道:

“這便是你剛才所問的那個問題,上古。”

他沉吟了片刻,然後又道:

“自有古史以來,從帝路時代起,天地宇宙經歷數個大時代,一切都要從帝落時代說起,那是一切的開始,帝落之後,乃是仙古紀元,彼時長生不死之人多如橫沙之數,長生物質隨處可見,便是聖人也可從仙域之中汲取長生物質獲得不死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