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失傳國寶

不知不覺,茶談會已經過去三個鐘頭,快要結束。

這時候,拄著一根文明棍的老人家將用錦布包裹的東西打開,是一個盒子。

舊時西方的紳士平時喜歡拿一根精致的手杖以示風度和身份,與他們筆挺的身姿和禮服相應,成為西方紳士的招牌形象。

民國年間,中國的一些知識分子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也喜歡拿一根手杖。這條手杖到了中國,就被稱為文明棍了。

“讓大家見識見識今天的重寶。”老人是一名海歸華僑,小的時候出去闖蕩,老了之後才回到故鄉開平,還加入了省古玩協會。

這些年,他在海外可是收到了不少流失海外的文物。

今天帶來的,正是其中他認為自己最得意的一件寶貝,讓大家開開眼界,順便告訴國人,那件失傳已久的國寶回來了,盡管只是一部分,但他覺得意義重大。

自己的情況,他自己清楚,已經沒有多少活頭,身上老毛病一大堆。

他遺囑都立好,所有收藏品都將捐給國家,尤其是今天帶來的這件國寶。

“喬老的收藏,我們拭目以待。”方會長笑道。

他對這個海歸華僑很有好感,據說喬老這二三十年來,為家鄉前後捐獻了超過十億,建設家鄉。這種心念祖國家鄉的老人,總會得到敬重。

當喬老打開盒子的瞬間,不少人瞳孔猛地放大,胡楊也不例外,不自覺地開口:“媽呀!竟然是這件寶貝。”

直播間的人沒看到,全都很好奇,到底是什麽寶貝。

從來沒有見過胡哥如此失態,而且現場其他的專家都目瞪口呆的樣子,究竟是什麽寶物?才能造成這種效果?

“不會是全國玉璽吧?”

“禹王鼎?”

“禹王鼎的是來搞笑的吧?禹王鼎這麽小?被裝到一個盒子?”

……

方會長整個人都嚴肅起來,他從盒子拿出那件寶物,是一本線裝舊書。封面,《永樂大典》四個字非常顯眼。

“《永樂大典》?難怪主播眼睛都要瞪出來。”有觀眾恍然。

但也有不認識的,估計是小孩子,還沒怎麽接觸歷史的。

“一本書而已,至於嗎?”

“孩子,作業太少嗎?快去做作業。”

“《永樂大典》我國古代的曠世奇作呀!一直以來,都被認為已經損毀,沒想到竟然還存世,真是萬幸。”

……

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永樂大典》是一部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據說有三億多字,一萬多卷,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顯示了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光輝成就。

可以自豪地說,它是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然而,這部曠世大典的正本下落不明,很多人以為早就在戰火中損毀。

除了正本,還有一部副本,但副本也僅存八百多卷,而且流落世界各地,收集難度非常大。

觀察封面,大家發現,正面的左上方黏有一個長方形的書簽,框內題“永樂大典”四字,字下方還有雙行小字,說明這冊書的卷數。書衣正面的右上方還黏有一個框,裏面用墨筆題寫這一冊所屬的韻目,又低一字注明這一冊是該韻目的第幾冊。

方會長打開封面,書葉采用雪白、厚實的樹皮紙,翻開書發出淡淡書香,十分講究和美觀。

整部大典都是用朱、墨筆寫成的。朱筆主要用來繪制邊欄界行,書寫引用書籍的著者和書名;墨筆用來書寫題名、卷數、韻目等等。

“咦!這一卷不是收藏在博物館嗎?”有人當場認出,質疑起來。

胡楊忍不住開口:“那個是副本,這個是正本,不同。”

“正本?”在場許多人被嚇了一跳。正本還存在?而且,看上去保存得還不錯。

方會長點頭:“這就是正本,沒想到呀!真沒想到,喬老,您是怎麽找到的?那麽久,我們苦苦尋找,有人甚至都放棄了,始終沒有線索。”

不僅國內,國外他們也嘗試不同的渠道打聽,但都是副本的消息,自始至終都沒有正本的信息。

喬老陷入回憶之中,似乎有些痛苦:“說來話長,以前我在東南亞賣魚的時候,附近住在一戶已經落地生根的華人。

剛去的時候,他們家大叔還挺照顧我的。

後來,發生了一件事,當地土著對我們華人肆無忌憚搶、殺,我逃過了一劫。在我回去後,發現大叔家已經家破人亡。在他家,我就找到了這件寶貝。

那時候……”

喬老說了很多,但沒有人打擾。

連直播間都安靜下來,不少人都忍不住握緊拳頭了。

“除了這部書,還有一封信。應該是大叔的祖先留下來的,告誡後輩,要把奇書帶回祖國。”說到這,喬老已經忍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