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第2/3頁)

……很奇怪。

他為什麽這麽高興?

康絳雪說的不是別人,正是楊惑,那人帶著那標志性的眼罩,一張俊美的臉上掛著淺淺的笑容。

也許楊惑表現得並不明顯,畢竟除了小皇帝以外周遭的人反應都很平常,可康絳雪就是一眼便看出楊惑身上有種藏不住的喜氣,志得意滿意氣風發。

怎麽回事很快,等文武百官開始議事,小皇帝知曉了其中的原因。

之前的謀逆叛亂早已平息,所有有名有姓的在逃叛軍都已經被緝拿歸案等待處置,前些日子趕上了小皇帝非要立後被擱置了下來,如今立後大典已過,處置事宜被重提,刑部下達了對叛黨的懲罰:主謀楊顯被判了腰斬,其他叛軍的下場或是斬首或是淩遲或是流放,擇日便行刑。

一番風波之中,有罰就得有賞,反叛之人有罪,平息之人則有功。楊惑一直奮鬥在捉拿工作一線,被當作最大的功臣推舉而出,有官員站出來奏請小皇帝,振振有聲,建議將楊惑封為在冊新王。

封王。一聲落地,康絳雪登時啞然,難怪——

封王若是成功,楊惑就正大光明地進了皇家楊氏的族譜,從此以後,他將能和小皇帝、楊顯一樣擁有同等的繼承權,而楊顯將死,皇家子嗣稀微,若以後再沒了小皇帝,楊惑的成皇之路在名義上將暢通無阻。

這事的意義重極了,在此之前,楊惑一直被稱為楊世子,也算享受尊榮,可人人都知道楊惑的楊是隨了長公主的母姓,真在皇家這邊論起來其實是個外人,然一旦封王,他就成了名正言順的存在,某種意義上也算直接肯定了長公主的血脈,身為女子,同樣能延續皇家尊榮。

細數原文,楊惑便是這麽一步一步走過來,先封王,再到親王、攝政王,最後讓小皇帝退位而他以攝政王的身份如願登基。

可問題是現在還早,楊惑封王的時間比之前提前了近兩年,此刻就封王對於康絳雪而言相當於威脅他的刀鋒往前推了一寸,完全是個壞消息。

這就是在催命啊。

康絳雪可沒忘記他現在和楊惑的關系已經偏離了原文,他之前在生死關頭搞崩過楊惑的心態,楊惑私下裏對他和盛靈玉連裝都不裝了,顯然已經記恨上他。

心裏明鏡一般,小皇帝卻不能做出什麽表現,照樣一副愛答不理之態,他想著,封王這個建議牽涉甚廣,合楊惑和長公主的心意,自然就不合太後一方的心意,少不得一番撕扯。果然,這話一出,朝堂之中立刻就起了爭論,一方說剛好,一方說過了。中立派這次沒能置身事外,涉及皇家血統名聲,張國公站在了反對派這一頭。

小皇帝立後一事剛過不久,朝堂上依然是苻紅浪更占上風,這會兒又有中立派加盟,按說應該能直接反壓,可朝堂之爭瞬息萬變,長公主這一遭有備而來,雙方勢均力敵,竟是在此事上撕了個不相上下。

康絳雪私心裏特別希望能繼續撕幾天,然而僅在半個時辰之後楊惑封王的事情就被敲定下來——一場拉鋸戰,苻紅浪一方忽然間松口同意了!

轉折來得太快就像龍卷風,康絳雪吃了一驚,而從長公主、楊惑和苻紅藥共同的驚訝神色來看,除了苻紅浪自己,似乎沒人知道他到底做了什麽考量。

朝堂由此出現了一陣嘩然之聲,每個人都心思各異,內心出現不同程度的斟酌思索。康絳雪不經意和楊惑對上視線,後者對他點頭輕輕一笑,那副不管怎麽樣我就是得了便宜的神情讓小皇帝心裏一凜,直白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壓力。

要是這麽下去……

朝堂議事還在繼續,處置了叛軍和楊顯,獎賞了該獎賞的人,擺在眼前的還有不少叛亂留下的爛攤子,其中,楊顯之前駐守的永州無人治理成了最要緊的一樁事。

永州這個地方位置非常特殊,是定朝的交通樞紐,行商十分適宜,與此同時,環境氣候也不差,是個有漁有米有錢有糧的好地方。

楊顯是小皇帝之外唯一的楊氏皇子,先帝剛死之時就被太後打發了出去,苻紅藥對楊顯是明眼可見的嫌棄忌憚,自然不可能給楊顯真送一塊上好的肥肉,因此永州這個地方除了富饒能積累銀錢養備軍隊等肉眼可見的好處,還有兩個十分明顯的缺點:

一是遠,二是亂。

遠可以不說,亂卻不能不提,據小皇帝估計,此刻的永州勢力割據,比楊顯去之前還要形勢混亂,是個相當難搞的地方。辦好了,可以得大勢,說不定能籠絡住楊顯留下的殘軍拿下軍權,同時風險也極大,流動人口眾多,更有四處匯聚而來的惡徒,勢力割據,很難治理,若沒個鐵血手腕,去了說不定還會丟了小命。

總之,誘惑和風險並存,風險比誘惑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