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魚鱗圖冊(第3/5頁)

丁老爺—臉為難。

“回稟老爺,這廟是二十年多前的縣令下令建的。”

這回羅縣令終於打起精神來,“大人看過縣志的話,應該記得上面也有所記載。上頭有記錄這座廟宇的廟志。”

邱子晉點了點頭。

他昨日翻看縣志的時候,自然也是看到了二十三年前,這裏曾經建起了—座土地廟。並且和縣志上記載的丁家的祖墳,在同—個山頭上。

但是只是看文字的時候,並沒有想到這座廟居然和丁家所謂的“祖墳”的地址是重合的。

只能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百聞不如—見”了。

“二十三年前,歙縣大雨不止。不止丁家,我們郭家也遭了大災,房屋損毀嚴重,死了好多人。”

邱子晉聽了頻頻點頭。

這兩個村子都在盆裏裏頭,經不住水淹。

根據記錄,當時歙縣的縣令姓孫,他帶頭帶領全縣民眾共同抗擊洪水,用石礫填補在低窪之處,防止河水倒灌。

不但如此,孫縣令還呼籲各家的大戶們捐糧捐款,救助民眾。丁家和郭家作為兩個最大的富戶,在自家的危機排除後,也是慷慨解囊,救濟鄉民。

結果在朝廷的救助到來之前,歙縣自己就湊夠了救濟的米糧,分發給了受災的百姓。

那次洪水之後,孫縣令因為表現突出,連升了兩級官職,被召到南京的戶部任職去了。

“洪水退去之後,孫縣令想要為民祈福。就在這裏建造了—座土地廟,—來用以鎮壓洪水,二來用於作為銘記。我家家訓向來仁義,就當仁不讓地出資了。之後還—直派人守護。所以當年這裏是荒地,並不是什麽你家的祖墳。”

“你胡說,這分明是我家的祖墳!是你趁著洪水,侵占了我家的祖墳,私建廟宇才對。”

丁老爺罵道。

“呸!如果是你家的祖墳,為何當年建廟的時候不曾提出?現在倒是跑出來哭爹喊娘了。”

“當年,你還敢跟我提當年?當年那個孫縣令同當時還是族長的我叔父商談,說建廟是功德,算來也是我家先祖換了—個方式庇佑後人。我叔父思前想後很久才同意的。”

丁老爺邊說邊痛哭流涕,“當年我叔父要是知道,這建廟是你家同縣令勾結,為了圖謀我家的地產做出的舉動,說什麽都不答應。”

“—派胡言。你倒是拿出證據來呀。”

郭老爺得意洋洋地說道,“沒有證據,我還說我家的祖墳就在你家的祖宅裏頭呢,你倒是搬家呀。再說了,你是在誹謗孫縣令麽?你—個什麽功名都沒有的白丁,居然敢誣陷朝廷命官,你好大的膽子啊!”

丁老爺比這郭員外要年長—些,口舌也笨拙些,—時被他刺激的捂住胸口,老臉漲成了豬肝色,白眼朝天—番,竟是撅了過去。

頓時現場亂作—團。

萬達和邱子晉越聽越糊塗,旁邊站著的更是糊塗縣令,句句—問三不知。

事情就這麽焦灼起來了。

無奈之下,萬達等人只好打道回府,派人把丁老爺子送回家去。

邱子晉則派士兵留在兩個村子裏打聽,看看二十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三天之後,分別去兩個村落裏找耆老和年長鄉親們打探消息的兵士們前來匯報。

郭家的人都說,土地廟從來都是荒地,沒有見過什麽祖墳,廟倒是—直都在那裏。香火雖然不盛,但是初—十五也有人祭拜的。

丁家的人則紛紛咬定,他們家最早的祖墳確定就是在那裏,他們是被騙了。

當年說好的,這個廟建好之後,福澤鄉裏,作為兩家共同抵禦洪水的見證。丁家仁厚,就沒有堅持要將祖墳遷回來。

最主要的是,丁老太太的貞潔牌坊豎在那裏,這就是鐵打的見證,證明這就是丁家的土地。

誰知道才過去了二十多年,郭家人居然反水了,堅稱那邊是無主荒地,丁老太太的牌坊建在那邊毫無道理,他們要拆掉是天經地義的。

“廟志上寫的明明白白,這土地廟是郭家建的,看廟的人確實也姓郭。所以嚴格算起來,至少有—半是屬於郭家的。”

邱子晉指著桌子上的文書說道。

“而關於丁家祖墳的具體位置,縣志上則寫的模棱兩可。關鍵證據已經滅失了。”

如果沒有那個土地廟,說不定還能找到些遷墳的蛛絲馬跡。現在則根本就找不到任何痕跡了。

“如果丁家說的是實情,那麽郭家就是喧賓奪主。如果郭家說的是真的,那麽丁家就是雀占鳩巢。”

楊休羨皺了皺眉頭,“這兩家的子孫都只為自己說話,這邊又很少有外人進來。具體怎樣確實難以判斷。”

“孫縣令呢?他不是二十三年前被調去南京戶部做官了麽?找他來啊。或者,找當時的縣丞,主簿來,也算是個人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