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第3/3頁)

她模模糊糊睜開眼,發現肖宗鏡早已收拾妥當,正坐在桌旁喝茶。他的坐姿總是很好看,看似放松,卻是腰背筆直,透著埋在骨子裏的挺拔。

太陽還未升起,屋內僅有一點青色的微光,與肖宗鏡清淡的神色很是相配。姜小乙見他在發呆,就偷偷看了一會。

他半杯茶喝完,淡淡道:“賴這麽久還不起?”

姜小乙連滾帶爬起來了。

就這樣,一路風餐露宿,披星戴月,他們終於在六日內趕到了豐州。

進城之前,肖宗鏡先把這案子詳細地給姜小乙講述了一遍。

說是詳細,其實也沒什麽內容,這次劫案十分離奇,沒有目擊者,沒有活口,也不見任何屍首,連具體的案發地點也無法確認,只能大概定在冀縣附近。

這次負責押運軍餉的是南軍名將趙德岐,武藝高絕,連肖宗鏡也敬佩三分。原計劃與他隨行的有三百多名士兵,但是因為前線急需糧草,趙德岐怕行軍太慢,親率衛隊五十余人,抄秘密糧道押運糧餉。雖然人數少了很多,但這些都是訓練有素,可以以一當十的精兵,竟然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那條臨時改的秘密糧道,具體在哪,無人得知。冀縣縣令蔡清派人沿途搜尋,始終沒有線索。蔡清似乎是個難得的好官,覺得此案難辭其咎,查不出結果,竟自盡謝罪了。

案子剛到手時,謝瑾分析過,最簡單同時也是最壞的猜想……就是趙德岐叛變,帶著軍餉投敵了。但肖宗鏡從未做這樣的懷疑。首先,沒有任何一支敵軍傳來接收趙德岐的消息。另外,趙德岐的家眷都在天京,他不會全無安排就這麽走了,那等同置全家老小於火海。而且,就算他真的決定拋家棄子,背主投敵,也不可能只帶五十個人。現在軍隊都在前線,尤其是跟著他南征北戰的私人衛隊,人數近三千,都是生死過命的兄弟,趙德岐要走至少該把這支隊伍一起帶走。

還有一點,也是肖宗鏡不願懷疑趙德岐的理由。

趙德岐與他的父親肖謙曾一起在軍中任職,是關系密切的摯友,兒時也曾指點過他的武藝。在肖宗鏡心中,趙德岐與楊亥一樣,是忠君報國的良將,他不相信他會背叛朝廷。

“所以我們此行就是來抓劫匪的?”姜小乙問。

肖宗鏡道:“劫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要把軍餉找回來,還有查明趙將軍的下落。現在南軍正在與賊軍交戰,軍心不能亂。記著,我們動作一定要快。”

姜小乙眺望遠處繁忙的豐州城,轉了轉手裏的韁繩,利索地應道:“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