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進城兒~(第2/3頁)

隨後,主帥楊亥從城樓上走下來。

姜小乙迎面感受到一股濃重的殺氣。天還沒亮,冷冬的黎明將這種殺意無限放大,這種千軍萬馬的厚重感是姜小乙這種江湖人不擅長應對的,她本能地向後躲了躲。

肖宗鏡走在後面,一身戎裝,威武肅穆。他來到她身前,晨風吹來他身上的味道,少了幾分清香,多了點濃塵甲胄的寒意。

他低聲道:“該出發了。”

姜小乙隨肖宗鏡來到城墻邊,遠遠一望。

軍隊如一汪無涯的黑海,根本看不到頭。

所謂“人上一萬,無邊無際”,聽肖宗鏡說,這裏還只有一半兵力。將部隊全部集結到天京已經來不及了,剩下一半兵力分布在沿路的兵站裏。

下了城墻,肖宗鏡與姜小乙騎上馬,向前奔進。片刻後,與其余兄弟會和。這只特殊隊伍被暫時編入主力中軍,姜小乙放眼四周,全是整裝待發的騎兵。見他們到了,李臨將兩包東西遞來,姜小乙打開看,裏面裝著炒米和油餅。

“這是隨身攜帶的軍糧。”肖宗鏡將糧食掛在馬鞍旁,一扯韁繩。“我去前方,你們隨軍行動。”

他匆匆離去,姜小乙也學著他把糧食掛好,然後向旁一瞥,剛好看到另一邊正在打哈欠的戴王山。他身邊也跟著那四名密獄精銳。按照姜小乙對戴王山的了解,他出門在外必被手下們眾星捧月地伺候著。但今日他毫無享樂之意,而是按照軍規要求,與手下一同在隊列中,百無聊賴地等待著。

連戴王山都如此老實,足見楊亥治軍的嚴格。

姜小乙深吸一口氣,感覺自己身體皮膚漸漸收緊。

不多時,一個騎兵從他們身旁掠過,手中高舉著一杆黑色三角旗。

姜小乙問李臨:“這是什麽意思?”

李臨:“先鋒隊伍已經出發了。”

姜小乙頓時緊張起來,道:“那我們走嗎?”

李臨道:“我們位於中軍隊列,先鋒隊伍要先探明路況,清理障礙,然後是前軍出發,再然後才到我們呢,至少一個時辰起,等著吧。”他看出姜小乙有些緊張,安慰道:“你不要急,也不用太過操心,行軍打仗跟跑江湖可不一樣,慢慢適應吧。”

接下來的幾天裏,姜小乙切身體會了李臨這句話的含義。

以往姜小乙走江湖,一切事務都以她個人意願為主,想怎樣就怎樣。就算是後來進入侍衛營後,肖宗鏡對她也沒有過多約束,還是自由散漫。但是在軍隊裏——尤其是在楊亥最精悍的主力部隊裏,個人的意志被壓縮到了極致。在每日寂靜的行軍過程中,姜小乙的雜思漸漸被磨平,只剩下一個念頭,趕快到青州,打贏這場仗。

未時剛過,大太陽天上掛著,大軍便開始安營紮寨。

這也是行軍與走江湖不同的一點,當初姜小乙跟肖宗鏡往返豐州,不分晝夜。但是對於大軍來說,必須要在每日天黑之前安頓好營寨。所以即使是楊亥帶領的這支身經百戰的部隊,每日行軍也不過三四十裏。

姜小乙所處隊伍並沒有安營的任務,在一旁休息。她默默計算,如果照這個架勢走下去,兩個月能到前線就不錯了……

剛這麽想著,肖宗鏡從遠處主帥大營出來,來到他們身邊,命令道:“清點物資,我們今晚離開。”

就這樣,在出發五日後,由肖宗鏡率領的這支特殊隊伍,趁著夜色,從大軍分兵,一路南下。

一旦從隊伍裏分出來,速度飛升。

肖宗鏡和戴王山自不必多說,他們選出的這八名手下,都是萬中挑一的高手,大家徹夜無休,一天就走了大軍十天的路。進了山林後,速度稍微放緩了點,但仍然維持著高強度的行軍,不到四日的功夫,就抵達了目的地。

他們選擇的路線是從蓬德和柞津中間穿入,一路向下,兜一個小圈,最後從南邊進入青州。

戴王山給所有人都備齊了手續,進城過程比姜小乙想象的順利得多。

眾所周知,密獄一直活躍在全國斂財第一線。他們在青州城內經營一家店鋪,表面是典當行,暗地裏做黑市的貨物倒賣。青州重商,需要大筆資金,所以只要繳納足夠的稅款,上面對於所有生意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次運進的這十人,都打著“鏢師”的旗號,為了通過審查,戴王山疏通上下花了大筆銀子,甚為肉痛。

但是,一想到今後能掌控一整座海港,戴典獄又覺得前途一片光明,花多少錢都值得。

順利進城後,他們前往典當行。

姜小乙一路上觀察青州城,她原本以為,一座處於戰爭中心的城池,必然全員戒備,壁壘森嚴。可現實情況大大出乎姜小乙的意料,整座城池氣氛平常,雖不至於到“松懈”的地步,但也看不出民眾有任何特殊的焦慮緊張。這座城市的商業活動非常頻繁,大道上商鋪林立,物資充沛,人流眾多,各種貨物往來有條不紊,其繁忙程度比起豐州都毫不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