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第2/3頁)

“磨刀不誤砍柴工?”黛玉細細品味這話,“這話雖然說的粗俗一些,可是自有一股道理在裏面。”

寶釵見狀又繼續說:“是啊,我那三叔雖然不像那些才子張嘴就是子曰詩雲的,可是經歷的多了,知道的道理一點不比從書本上看到的少。”

黛玉看了她一眼,也不接話。

寶釵知道過猶不及的道理,說了這些就夠了,也掩住不說。

賈家給薛家母女的踐行宴很是熱鬧,除了寶玉因為不舍得寶釵有些不高興外,其他人都賓主盡歡。

隨後薛姨媽母女就搬去了薛鵬的濟安侯府。

這濟安侯府掛的牌子是侯府,畢竟前身是王府,府中的景致很是不錯,有些地方比賈家還要出色一些。

薛姨媽母女住了下來,因為薛鵬沒有娶親,作為嫂子的薛姨媽要幫薛鵬主持中饋。

她看著寶釵年紀漸長,平日裏也讓她跟在身邊學習。

忙完府中的事物,母女兩個就在侯府後院閑逛,也算是自得其樂。

寶釵這一走,黛玉失了一個談得來的朋友,很是委頓了兩天。

不過這一日賈家從外面接來一個帶發修行的道姑,此女喚做妙玉,乃是蘇州官宦人家的女兒。

只因妙玉自幼體弱多病,沒有辦法才托身佛門帶發修行。

如今賈家蓋省親別墅裏面有個庵堂,正好把她接來。

她跟黛玉是同鄉,年紀相差不大,也是飽讀詩書。

黛玉與她也頗能談得來,一來二去也成了朋友。

這天她又來妙玉住處,她在跟妙玉學著念誦經文為去世的林海賈敏祈福。

這是她現在每日必做的事情,等到念完經文,她會和妙玉閑談一陣聊聊看過的書或者做首詩。

可能是出家人的身份,妙玉的詩詞中有一種寥寂甚至有一種苦悶。

黛玉有心詢問她心中是否有煩心事,後來又想到妙玉是為了保命才不得不出家,一個青春妙齡的女子困坐空門心中多少會有些苦悶的。

她有些同情妙玉,也體貼的不提及這些,反而說一些高興的話題引妙玉開心一些。

今天兩個人正說著,昔日她們乘船上京時看到的景致。

“這走水路要比陸路有意趣些,看沙鷗孤帆遠處的天水一色,總比坐在馬車裏灰頭土臉的吃灰要強。”妙玉說。

黛玉深以為然:“確實是如此,那年我上京來,還是頭一次坐船出遠門,這船上的風景與路上風景大為不同。這一回回京,我急著趕路又……”

說到這黛玉想起此番回京正是她喪父之後,心情沉重又不想說了。

妙玉似乎沒注意黛玉的情緒變化:“我聽說你這次上京是你那大將軍未婚夫護送進京的,可是那人一介武夫粗魯不堪讓你在路上吃了苦頭了?”

黛玉連忙搖頭:“並沒有,薛……他在路上很照顧我,並沒有吃苦。”

妙玉似乎對薛鵬有些好奇,正想多問幾句黛玉有關薛鵬的事情,一個賈母處的婆子急急跑了來:“林姑娘,宮裏來人了要見姑娘,姑娘快跟我回老太太那。”

黛玉一驚,這宮中怎麽會有人來見她。

不過此刻也不容她多想,跟妙玉說了一聲就匆匆跟著婆子走了。

等到黛玉一走,剛剛還一臉好奇的妙玉又變回了那個不苟言笑的冷冰冰的出家人。

服侍她的一個道婆小心翼翼的走了過來站在她身後。

“我再去念會經。”妙玉冷冰冰的說,轉身又進了佛堂。

等她進了佛堂,那道婆才長出了一口氣。

這邊黛玉已經回了賈母住處,她看到不光賈母,就是邢王二夫人也神色緊張的等在那裏。

賈家雖然是國公家,宮裏也有娘娘,可是已經遠離政治核心,對宮中動向沒有那麽敏感。

所以每次宮中來人,賈家上下都人心惶惶,不知這次來的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今天居然宮中出來人,點名道姓要見黛玉。

雖然黛玉不算賈家人,可還住在賈家,賈家幾個當家人都有些擔心,生怕這女娃會給賈家帶來不好的影響。

黛玉剛想拜見賈母並邢王二夫人,賈母就連忙示意她先見過宮中出來的公公。

這次來的是一個太監,看服色也是有品級的。

黛玉連忙行禮問候,那太監很是溫和:“林姑娘免禮,雜家是皇後娘娘宮中的粗使太監,奉了皇後娘娘的懿旨,宣林姑娘明日進宮拜見娘娘的。”

不光是黛玉,就是賈家三位夫人也是一愣,怎麽皇後娘娘會要見黛玉呢。

不過這個時候不容她們多想,黛玉連忙應下,賈母又使人給這太監一個上等的紅包送他出門。

等這太監離開,邢夫人第一個出聲問賈母:“皇後娘娘怎麽會想著見外甥女呢?”

賈母瞪了她一眼,她這填房的媳婦一向蠢笨,她都不知道的事情,自己又怎麽會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