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2/3頁)

幾人尋著聲音找過去,發現是一間跟其他建築沒有區別的瓦房裏傳來的。

見大門開著,她們就走了進去,然後從窗戶那裏往裏面看了看。

裏面是一個老者和幾個年紀大小不同的小童,老者念一句下面的小童們也跟著念一句。

等念過一遍,老者又重新來念,這一次沒念一句,他又會解釋一下這句是什麽意思。

黛玉她們幾個姑娘都讀過書,也仔細聽了起來。

忽然香菱忍不住說了一句:“這句話是不是解釋錯了?”

她雖然被拐子拐走多年沒有多少機會讀書,可是畢竟天資聰穎,脫困之後這幾年也一直在讀書。

她剛才就聽那老者這句話解釋的好像跟她學的不一樣,就心直口快的說了出來。

說完之後她又有些遲疑:“應該是錯了吧?”她有些懷疑是不是自己當時學錯了,連忙向她心中最博學的黛玉請教起來。

黛玉剛才也聽了老者講解,點點頭對香菱說:“是有些問題,這句這麽解釋不是太恰當。”

老者教的是論語,有一句解釋的意思有一點差錯。

聽了黛玉這麽說,香菱才松了一口氣:“嚇死我了,還以為是我弄錯了。”

她的聲音略大了一些,屋裏的老者已經聽到了。

他起身來到門口,見是幾個姑娘就一皺眉咳嗽了一聲:“這裏是讀聖賢書的地方,怎麽容得你們幾個丫頭造次?”

這話宋姑娘頭一個就不愛聽了,她當即就說了:“聖賢書又怎麽了?難道那孔夫子不是女子所生?這裏我們女子怎麽來不得?”

“你……”老者被她這話氣的直哆嗦。

一旁跟著的婆子有個連忙開口:“老人家,我們是濟安侯薛將軍家的內眷,今天侯爺帶著家中的太太姑娘們來忠義營慰問各位軍中烈士的家眷,這幾位就是侯府的小姐。”

那老者也是知道今天有位大人物要來忠義營的,他聽這婆子這麽說就知道是面前這些人了。

想到自己身份卑微,而對方又是顯貴人家,他只能在心裏嘆口氣感嘆世風日下,然後忍下這口氣。

黛玉想了下還是對他說了一句:“老人家剛才那句確實是解釋錯了,應當如此解釋……”

她把自己所學講給老者聽,那老者原本不以為然,但聽了她的話之後神情愣了下,隨後仔細在心中比較他教的和黛玉搜說的區別。

過了一會他長嘆了一口氣,然後對著黛玉等人就是深深一禮:“姑娘說的對,是老朽誤人子弟了。姑娘是老朽一字之師,請受老朽一拜。”

黛玉不敢受他的禮,連忙側身避開:“我們也並無惡意,就像老人家剛才說的那樣,老人家是塾師,要是教錯了真就是誤人子弟了。”

那老者苦笑著搖頭:“我是哪門子塾師啊,我只是一個兒子死在戰場上的孤老頭子。因為這營中讀書識字的人少,我老頭子多認了幾個大字,就教他們念幾句,這不還教錯了。”

寶釵有些奇怪:“老人家,為什麽這營中沒有學堂呢?那為什麽不把孩子送去附近的莊子的學堂去念書呢?”

老者又一次苦笑:“這營中就這幾個男孩子,不值得為他們建一個學堂。以前我們也把孩子送去附近莊子上的學堂,可是那些莊子上的孩子說我們的孩子都是沒爹的野孩子。這幾個孩子忍不住跟他們打了起來,又沒有人家人多勢眾吃了虧,學堂那邊也不讓他們去了。”

聽到這黛玉她們幾個都有些同情這些孩子,他們的父親都為國捐軀戰死沙場了,而他們在別人眼中只是沒有父親的野孩子。

可能那些莊子上的孩子也是年紀小,並不知道這些孩子的父親是英雄,只是覺得這些孩子少了父親跟他們不同就被他們嘲笑。

在場的這幾個姑娘都已經沒了父親,她們聽到這些孩子的遭遇有些感同身受。

黛玉壓下心中湧上來的哀愁對老者說:“老人家我們這次來帶了不少筆墨紙硯來,還有許多經史子集,一會我們就給您送來。”

說著黛玉和其他人離開了這裏,回去薛鵬那邊想要他先把給這簡陋的學堂的東西先挑出來送過來。

黛玉她們回去的時候,薛鵬這邊還在清點物資。

崔大人熟悉營中的情況,就由他負責派發的事情。

黛玉她們回來把要送筆墨紙硯的事情跟薛鵬一說,一旁的崔大人就接話道:“那是陸老爹,陸老爹的兒子戰死了,只剩下他和兒媳婦還有一個小孫女了。陸老爹覺得他家幾代單傳,如今兒子去了,只有一個孫女也算是斷子絕孫了。剛來營裏住下的時候,每日唉聲嘆氣沒了盼頭。好在他識文斷字,我就把營裏適齡的男孩子都交給他,弄了這麽一個小學堂,他這才有了精神頭。”

聽崔大人這麽一說,黛玉幾個女孩心中多少有些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