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滿城盡是小汽車(第3/7頁)

羅罹曬的紙漿也差不多了。

紙漿原本是灰白,淡黃色。

經過長時間的曬漿工藝,居然開始變白了起來。

真是十分神奇的變化。

羅罹原本看著他洗出來的紙漿都還在懷疑,這樣顏色的漿糊真的能制作出白色的紙張?現在看來是他白擔心了。

剩下的工藝就是打料。

也就是將紙漿用人力打成膏狀。

制作過奶酪的人就知道,高速攪拌蛋清,就能讓蛋清膏化。

估計原理是一樣的。

打料現在完全靠人工,說實話挺累人,哪怕部落人力氣大,也花了羅罹不少時間。

紙漿不再是紙漿,而變成了白色的膏,以前的紙漿多少看上去有些那啥,但現在完全變了一個樣,就像炒出來的牛奶?

雖然誇張了一點,但的確有一種白色麥芽糖的感覺。

會變成這樣,是因為紙漿中的纖維分絲和帚化了,完全融化成為了一體,成為了另外一種事物。

剩下的步驟就是撈紙。

就是將膏狀的紙漿融入水中,紙漿的纖維絲會遊離在水面,將他們撈起來鋪成紙張的樣子。

最後就是榨幹和烘紙。

將鋪平的紙漿纖維壓出多余的水分,然後烘幹,就能得到可以使用的成品紙張了。

得到的紙張的厚薄,完全就靠工藝了。

當然羅罹還沒有到講究的時候,能得到紙已經算是最大的成功了。

說實話,整個工藝需要的時間十分長,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侵泡材料和曬漿糊讓它變成紙漿的過程。

不累,但過場多,這就是最原始的造紙工藝的原理。

羅罹摸著白色的紙張的時候,那種跨越文明的感覺特別明顯。

“竟然真的一步一步將紙給弄出來了。”

“電腦裏面的文明還真是驚人。”

大地的部落,經歷了無數個世紀,依舊僅僅是狩獵文化和原始文化。

當然這和身處的環境有關,比如一日不狩獵,就有可能活不下去,所以哪來的時間研究其他。

又比如,叢林裏面就有獵物可以獵殺來進行食用,又有誰會想到去進行耕種。

明文的軌跡其實也是有跡可循的,若不是羅罹得到了電腦,恐怕蠻荒發展的軌跡很難再走出這樣的文明來。

得到紙後,羅罹迫不及待的試了試。

當漆黑的墨落在白色的紙張上的時候,那鮮明的色差讓字從未有過的清晰。

以前寫在獸皮上,獸皮是深色的,哪可能像現在這樣清晰。

“感覺真不錯。”

他的“墨水”似乎也十分適合,並沒用出現墨水在紙張上擴散開來讓字模糊的跡象。

羅罹又玩了一會,然後將有些粗糙的紙給了一些給鮭魚。

鮭魚懵懵的,在薄薄的紙張上,落下了他寫給他那些同學的信。

和以往不同的是,獸皮信非常的大張,而現在,折疊起來,不過巴掌大小。

鮭魚抓了抓腦袋,輕便了不少。

而羅罹,選擇了一些成色最好的紙張,用骨刀切成整齊的長方形。

紙張非常大,一張紙大概有半個身體那麽大。

一疊一疊的重合在一起,重疊出一個成人手掌那麽高。

然後用處理好的恐龍腸線,將重疊的紙張的一側縫了起來。

有些線裝書的感覺。

又精心的弄了兩塊磨得十分光滑的木板作為書殼,將白凈的紙張夾在了中間。

這是一本奇大無比的書,也是蠻荒出現的第一本書。

羅罹用骨刀在正面的木板上刻下了以下幾個字。

“北荒城池記事。”

羅罹拿起筆,想了想,依次在不同的頁面寫下了,“黎族篇”,“邪瞳古族篇”,“通靈古族篇”等等十一族的名字。

然後在屬於黎族的篇幅裏面,寫下,

一,黎族為城池提供了水源的解決方案。

二,黎族為城池規劃了城墻的修建方案。

三,黎族提供了毛衣制作的方法,為各族解決了冬季寒冷的問題。

黎族制作出了紙張和筆,為先祖文字的傳承做出了巨大貢獻。

等等。

反正每一條都會記錄得清清楚楚。

然後是邪瞳古族。

他們為城池制作水管,制作玻璃,教導修建,等等。

然後是通靈古族,銅雀古族,濁血古族。

為城池提供照明,解決排汙系統,負責巡邏警戒,提供制作筆的銅羽,提供毛線……

等等,每個部落最差的也有一筆,為城池修建城墻。

是非功過全寫在了自己的篇幅之中。

羅罹覺得有這個必要,一筆一筆的記清楚,這將是他們以後驕傲的資本,也是以後分配廢墟出產的獸卵的最好的依據。

只要大家認可了“北荒城池記事”上面的記錄,以後分配的時候就沒人敢亂來,因為道理都在上面了。

整理這些羅罹花了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