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應城原本城小軍事力……(第2/4頁)

之前京都的消息被陶瓚完全封鎖,各路諸侯們雖是察覺到事情有異但是也摸不準境況到底如何。

所以不明真相的諸侯皆是按兵不動,至此在此事上他們也就通通失去了搶奪先機的機會。

等到皇帝身死,聞肇入了京,陶瓚病重,應青掏空國庫帶走玉璽等等消息傳出的時候。

縱使身經百戰,在權利爭鬥中浮沉多年的諸侯們也是聽得目瞪口呆。

實在是萬萬沒想到,事情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會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諸侯們原本在京都安插了自己的人,但是因為聞肇秉承著,寧可錯殺也絕不放過的原則,將所有有嫌疑之人和京都內的樁子通通都一鍋端了。

自己的人沒辦法傳回消息,這導致諸侯們到現在聽到的都是些似是而非的傳言。

他們被這些流言搞得暈頭轉向,分不清真假。

一會兒是聞肇的身世,一會兒又是應青攻占皇宮。

一會兒聞肇殺了皇帝報仇,一會兒又是應青在奉天殿當著文武百官的面上將皇帝的腦袋打碎弄死。

反正各種烏七八糟的流言讓他們根本無法判斷,這一切事情發生的來龍去脈,只覺得樁樁件件都聽著離譜,匪夷所思。

不過能肯定的是,皇帝真的死了。

聞肇接管了京都,而跟這一切都脫不了幹系的應青搬空了國庫,拿走了玉璽。

這些都是真的。

但也恰恰是因為這些是真的,所以差點沒把諸侯們給搞瘋,有的人氣得差點吐血

他們籌謀這麽多年,誰都不敢輕舉妄動,生怕牽一發而動全身。

結果,在他們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天就這麽變了。

他們失去了搶奪先機的機會,可怎麽著也不能在接下來落後於人。

因此回過神來後,諸侯們紛紛不甘示弱地開始動手。

現在天下格局已變,時機已到,誰還會藏著掖著的。

而今要緊的就是搶奪地盤,壯大兵馬。

所以不過幾日的時間,天下便已經亂得更厲害了。

有的諸侯直接對周遭的城鎮動手,將地盤強制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還有得更是明晃晃的招兵買馬。

不過也有諸侯打著清理叛亂,絞殺亂臣賊子的名義開始集結兵馬。

當然此時更多人將目光瞄向了阿青。

畢竟阿青手裏握著的東西,無論是玉璽,還是搬空了國庫和皇帝私庫得來的無數珍寶錢財。

都足以讓人垂涎三尺,心動不已。

況且從離開京都開始,一路上阿青並未掩飾過她的行蹤。

反而是大大方方地拉著大批財寶,遇城就進,直接去往驛站。

可以說阿青的行蹤,全天下人都知道。

諸侯們對此自然是恨得牙癢癢,覺得這個女人簡直狂妄至極,在打他們的臉。

不過縱使如此,也沒有人敢輕易動手。

經過這麽長的時間,諸侯們也認清了一點,阿青的確是輕易招惹不得。

更是在心中暗自嘀咕,阿青為人頗為邪乎,但凡是招惹她的人都沒什麽好下場。

所以眼看著阿青人已經快要到應城了,卻還是沒有人出手,只因人人都想當那黃雀,而不是螳螂。

只是財帛權勢動人心,時間久了,讓他們眼睜睜地看著阿青就這麽回了應城,也著實心有不甘。若是再不出手,在半道上截殺她,回了應城恐怕就更難了。

幾日後,在登州府的驛站之中,眾人終於忍不住出手了。

阿青當日他們到登州時,已經是傍晚時分,太陽西斜。

相較於應城來說登州原本是一富庶之地,人口昌盛,平日裏極為熱鬧。

只是連日來發生的事讓此地顯得有些蕭索。

但今日卻有些不一樣,頹喪多日的百姓突然全都湧到了街上,伸長了脖子看熱鬧,處處都人滿為患。

而他們看的正是即將要入城的阿青等人。

現在自京都到應城的這條路線每日裏都會有人侯著,等著阿青出現。

而她如今一出現就立即引起了轟動。

不少人原本已經在用晚飯的人,在接到消息後立馬就放下碗筷,跑到大街上來看熱鬧。

“來了來了!”

“真的來了?”

“應城主在哪兒啊?我聽人說,她長得可美?”

此話一出立馬就有人嘲諷於他:

“你想什麽呢?應城主是能給你隨意瞧的?”

“怎麽不能,應城主才不講究這麽些。”

“你們快看,那馬車後面跟著的是不是就是銀子?”

“你說這位應城主真的帶了很多金銀財寶上路嗎?”

“怎麽不會?我聽人說過,那應城主的馬車後面跟了一溜煙的馬車裏裝得全都是銀子,老長了。”

正說著那就就眼尖看見了阿青馬車後面跟著的長長的車隊,他立刻興奮地指著喊到,

“喏,就這個,就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