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武昌侯之前本就受過……(第2/3頁)

魏寧書被塗西奉說得有些懵:

“先生是,什麽意思?”

他猶猶豫豫地問到。

塗西奉表情親和地說:“我們這些馬,養來都是用來做買賣的。

要是魏侯爺需要,盡管買就是。我可以向魏侯爺承諾,這些馬,我們可以優先供給你。

價格也絕不會比市面上的馬貴。

魏侯爺也可以想一想,養馬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你一邊要爭奪天下,一邊又要養馬,這人手挪動得開嗎?侯爺可別因小失大了。

侯爺要是把這片馬場給了我們,我們會養出最好的馬供給你,同時你自己也能空出人手做更多的事。你看在下說的這話可有理?”

魏寧書總覺得有什麽地方不對勁,可是塗西奉把話都掰碎了給他講,又句句都在理,讓魏寧書找不出話來反駁。

更何況……

魏寧書隱晦地看了一眼坐在那兒悠閑自在的阿青。

心裏也明白,這片馬場他保不住。

只要是應青看上的東西,就一定會得到手。

這會兒她還願意好聲好氣地跟他談,其原因應是跟她當初放了他,還給他兵權是一樣的。

若他真不答應又不能如何,惹毛了她,她一樣會用硬的。若是徹底得罪了應青,也是得不償失,這一點魏寧書比誰都清楚了。

這件事說白,這地盤他給也得給,不給也得給。

前車之鑒已經太多了,魏寧書也不想自找死路。

左思右想,魏寧書還是只能點頭應下了。

不過他更清楚,既然應青願意讓塗西奉坐下來和他談,那自然是給了他討價還價的空間的。

這一點魏寧書猜得不錯。

阿青不會把他掐死。

在應城的發展還沒到她預期時,三角結構必須穩定。

所以,不管是聞肇,魏寧書還是寧遠侯,她都不會真正把他們怎麽著。

平衡不能打破,這是底線。

接下來的時間,魏寧書就一直磨著塗西奉與他對馬匹的定價進行商討。

塗西奉心裏有一個低價,在這個低價的之上,他和魏寧書經過兩天的拉鋸,終於定下了雙方都滿意的價格。

這邊都說定了過後,魏寧書總算有時間來處理接下來的殘局了。

而阿青他們也在這時啟辰了。

在回應城之前,他們先去了馬場。

這片馬場靠近邊境,裏面還養了成千上萬匹的馬。

養馬的師傅都是老手,有自己獨有的一套方法。

雖然因為草原換了天,而人心惶惶。

但這些馬卻沒有在這段日子裏受到苛待。

匈奴人養馬的確有一套。

當日他們到地方接手時,除了教訓幾個不聽話的震懾眾人以後,倒是再沒有人找茬了。

塗西奉看著那一匹匹的馬,看進眼裏的都是白花花的銀子。所以臉上的笑都沒下去過。

他們在這裏停留了約有半個月後,等塗西奉將所有事情都理得差不多了。又等到盡舟帶著大批護衛來了之後,他將盡舟連同這些護衛護衛都留了下來。

現在此地也是應城重地了,所以定是要派人好好把守的。

管理人員也定是要心腹才行,所以塗西奉才會把盡舟留下。

處理完這些事後阿青他們才又啟程踏上了回應城的路。

這一趟,他們出來約有三個多月。

在這三個月中,天下局勢波雲詭譎變幻莫測與之前已經大不一樣了。

聞肇和寧遠侯各自蠶食了不少地盤,加之後期魏寧書的崛起,此時天下能叫得出來名字的梟雄也就他們三人了。

其他在夾縫中生存的勢力,已然不多了。

當然這其中最為特殊的就是應城了。

天下人都看得清楚,聞肇,寧遠侯和魏寧書三人全都默契的不去惹應城。

而聞肇和魏寧書兩人,甚至是一人不斷地送去錢財,一人不斷地送去人才。

而寧遠侯雖說沒送去什麽,可他身邊的第一智囊直到現在還押在應城,可他屁都沒放過一個。

這中間種種事,都在告訴天下人一個信號。

如今天下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應城。

因此很多飽受戰火的百姓都開始往應城遷徙。

只是如今應城接納的人口早就開始趨於飽和,不過幸好杭拾甫早就做好了應對此事的法子。

其中相關的規則也在運用當中了,因此應城也沒因源源不斷來的百姓而亂了套。

等阿青他們靠近應城時,應城的城墻已經初見規模。

龐大的人力物力,加快了進度,巍峨的城墻也有了大致的雛形。

雖然還未完工,可是光光這樣,見到的人也不自覺地被震撼了。

阿青的馬車入城時,城門口早就排上了長龍一樣的隊伍。

這些人得由在城門口專司戶籍的官員詢問以後,符合應城章程的才能進去。

否則是入不了城的。

而這還僅僅只是依附於應城的附屬城越州,越往裏走,越靠近應城,條件就更為苛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