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第2/3頁)

這樣也好。

晉王失勢,霍青行之後入朝為官就不會被貶,莊相等人也就不會出事……不過事情真的能這麽一帆風順嗎?

阮妤心中不由有些擔憂。

“怎麽了?”霍青行正在給她剝蝦,擡頭瞧見她微微蹙眉,便低聲詢問。

阮庭之也聽見了,他看向阮妤,和霍青行一樣露出擔憂的神情,緊張道:“妹妹,你怎麽了?”

阮妤自然不好把心中的擔憂同兩人說,只是搖了搖頭,又勸誡阮庭之,“哥哥如今在禁軍做事,切忌要謹言慎行。”

“妹妹放心,我省得的。”

阮庭之知道這長安城不比從前的軍營,在軍營頂多就是上戰場殞命的事,而在長安,牽一發而動全身,要是牽扯到那些事情中,自己出事還只是小事,就怕牽扯到家人。

他有爹娘有妹妹,自然要更加警惕才是。

阮妤見他心中有數便未再多言,心中卻總還留有一抹擔憂。

後頭阮庭之和霍青行喝酒聊天的時候,她便看著他們沒說話,其實她並不喜歡這座長安城,這裏有太多的陰謀詭計,一不小心就入了那些局……可她的兄長還有她的心上人終究不是池中魚。

他們是要越上天空的龍。

尤其是霍青行,這個男人在那座小城韜光養晦那麽多年,她又怎麽舍得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就讓他從此埋於青山鎮中?

他理應在這座古老的城池中發光,讓所有人都記得他的名字。

罷了。

就算晉王來日真的能夠卷土重來,前世霍青行能和豫王、徐之恒一起了結了他,這輩子照樣也可以。

更不用說,如今還有她以及一個同樣有記憶的徐之恒呢,阮妤這樣想著,心中的那抹擔憂也漸漸散開了。

……

這天之後。

阮妤和霍青行,一個白日去酒樓,一個去書院,晚上便一起回去做飯,偶爾就在酒樓吃,阮庭之在禁軍做事,沒辦法每天出來,但只要得空也會過來。

日子過得悠閑又自在,並沒有什麽擾人的事。

唯一讓阮妤有些無奈的是——

那日她以為“哄騙”哥哥的話,霍青行居然把它當承諾一般去完成,但凡他們回家做飯的日子,沒有別人,他陪著她用完晚膳,又把東西洗完,頂多只留兩刻鐘就起身離開,絕不多留。

這期間,就連和她的親熱也少了。

阮妤知他是怕有損她的名聲,雖然無奈,倒也隨他去了。

這樣又過了幾天悠閑日子,等和哥哥、霍青行一起過完生辰,張平、鄭榮這個大部隊也在七月中旬時分到了長安。

京城這邊的酒樓前幾日就已經收拾好了,由白竹夫婦領著張平他們住到了阮妤提前安排好的屋子裏,又忙了幾天,金香樓也就正式開業了。

金香樓剛開業的這天,阮妤請了長安城最出名的班子來舞龍舞獅,又是敲鑼又是打鼓,還連著放了十多串鞭炮,可謂是把開業的氣氛弄得十足。

開業前三天又有酬賓答謝的活動,但凡來店用餐者都有優惠,運氣好的,還有可能免單。

長安酒樓雖然多,但人總喜歡熱鬧以及新鮮的東西,阮妤以這樣的舉動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開業這幾天,酒樓的客人幾乎就沒斷過。

不過新鮮和熱鬧始終是一時的,最主要的還是菜品好。

好在當初青山鎮紅極一時的菜煲還沒在這流行開,因為這個,金香樓倒是又紅火了一番,最開始那陣子,幾乎要靠預定才能吃到,倒也有走南闖北的人曾在青山鎮吃過,突然在長安吃到的時候還呆住了,雖然之前在荊州其他幾個地方也吃到過,但到底不正宗,今日吃的卻和在青山鎮吃到過的一模一樣,後來打聽了一番才知曉原來不是撞了名字,而是把分店開到長安城來了。

如此一番,口口相傳,金香樓的生意居然開業超過一旬也沒下去。

……

開業快半個多月了。

七月多悶熱,偶爾下幾場雨,不僅沒能把熱氣消散掉,反而還讓人更加悶得發慌,一年四季裏,阮妤最不喜歡的就是冬夏兩季,一個太熱一個太冷,這天又是個艷陽晴日,金香樓生意照舊很好,阮妤讓後廚熬了酸梅湯,又特地讓人鑿了冰放進去,但凡來吃飯的客人都會送上一大碗,給他們解渴消暑。

酒樓裏每扇窗戶也都讓人換上了竹簾,以免外頭的艷陽照進來,四個角落還放了冰塊,還請工匠做了風輪放在冰塊旁邊,這樣一來,酷暑炎日居然也透出了一些冰涼。

阮妤這間酒樓位置本就不錯,正通幾條主街,平時逛街都喜歡來這塊地方,加上她又舍得在冰上花錢,倒也積累了一批老顧客,每到飯點,幾乎座無虛席。

也不是沒有人來找過麻煩。

最初他們覺得阮妤一個女流之輩,又沒有什麽靠山,免不得過來找她的麻煩,不想來找麻煩那日正被跟著霍青行過來蹭飯吃的竇文、馮賓二人瞧見,這兩人當場一通發作,直接把人嚇跑了,加上後來又有他們的宣傳,不少鹿鳴書院的學子也喜歡上了這個地方,平時中午吃飯或是閑暇時分都喜歡往這跑,儼然是把這地當做他們聚會的地方了,那些可都是長安城中金貴的少爺,有他們在,哪裏還有沒眼見的來這找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