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5章 不,他是葛旺旺

‘大學城’這三個字由來已久。

她是高等教育發展到一定程度、自然形成或者人為形成的特殊城鎮居民點。

在國外,大學城不僅是教育和文化中心,往往還會因為其巨大的社會地位成為zz中心。

而在華夏……

由於高等教育起步較晚,還未轉變為大眾化和普及化,大學城尚在理論中。

就像過去的十年裏,中專才是主流。

在下面鄉鎮,與未來地位嚴重下降‘中專’截然相反,學習好的考中專,學習不好的在家務農搬磚。

啥?考高中?

能農改非麽?能包分配麽?能學到技術麽?

因此,只有極少數學生,因為父母目光久遠,或者對孩子期望比較大,又或者有老師做思想工作,才會考高中。

如此一來,高校生源緊缺,許多人對大學城抱有模棱兩可的態度。

並且,這裏面還涉及建造大學城的模式。

首先是企業開發模式。

企業負責搞建設,提供一切教學和生活設施,獨攬學校所有消費市場。

而學校則是有償使用各類資源,並負責監督、協調和辦學。

這種模式需要尋找一個極有實力的企業來投資。

可是,找誰呢?

開發需要周期,偏遠郊區配套設施投資巨大,目前大學城在華夏尚屬於理論階段,賺不賺錢誰又能說得準?

沒有哪個企業敢當領頭羊。

第二種是校校聯合。

校方先把位於城市中心的老校區賣出去,拿到錢跑到荒涼郊區,依靠地方劃撥的廉價地皮或者無償地皮,打造更廣闊的新校區,工程外包給承建商,後續一切全靠自己。

這種模式需要說服其它學校聯合起來,很難。

老校區是文化和底蘊的象征,除非學校走下坡路,否則一般不會舍棄。

而沒有底蘊的學校,賣掉地皮又能怎樣?

跑荒僻的地方建新校,第二年說不定連招生計劃都要泡湯。

所以在未來,大部分大學城屬於第三種。

異地分校。

地方規劃一片區域,投資建設,再以各種優惠吸引名校入駐。

有地方支持,學校又有一定知名度,社會上對這類大學城信任度比較高,在市場運作中也容易獲得各界認可。

綜合以上,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運營,並擺脫外界因素影響,符合天成的肯定只有第一種。

你租借我建造的學校辦學,我依托你在周圍賺錢,雙方獨立,互不幹擾,我有錢了投資你,擴大配套設施,你出名了帶動我,增值房產價值,合作共贏。

至於能不能搞起來……

有點麻煩。

就像土木工程學院,本來能拿到無償地皮,但天成攬下大學城項目以後,這些地皮費用就需要天成獨自承擔。

考慮到未來,首期六千畝不算多。

一所高校保底一千五百畝,前期吸引三座,剩下的用於修建道路、規劃社區、打造商業街、布置公共設施……

如果全都按照中年男子之前給的教育用地價格,五萬一畝,六千畝就是三個億!

這還不算基建費用、教學設備、配套設施等等。

總的來說,首期預算不會少於五個億,而隨著引入的高校不斷增加,總投資也會不斷攀升,很快就會超越體育中心項目。

這就是沒有企業敢做的原因。

葛小天敢麽?

只要能拿下地皮有啥不敢的?

雖然天成現在沒錢了,但三個月後,鄆縣預售、濟市星月灣回收尾款、一千六百畝裏的六百畝差不多也要預售,再加上齊菲菲賣給青港一座大型汽貿城……

前期只建造兩座校區,配套設施緩一緩,順便利用系統建築搞搞原生態旅遊,資金肯定夠。

不過……

等大學城建成後,周圍都是高等院校,我的中專夾在裏面是不是有點怪怪的!

葛小天吹完大學城粗略規劃後,陷入沉思。

……

記者們知曉大學城,畢竟幹這行業,各類新鮮事物都要提前接觸。

但沒有人真正了解她,想象的也比較簡單。

無非就是蓋幾座學校,然後圍繞學校把星月灣的那套搬過來,打造新城區。

確實挺震撼!

有旁邊那位支持,加上天成崛起速度……

能搞!

記者們全信了!

“葛老板,請問這個項目什麽時候正式開始?”某個記者站起來問道。

正常來講,拿地需要規劃。

省裏表示天成已經拿到地皮,規劃肯定早就做好了,那下一步自然是搞建設。

“很快,年後先建兩所院校!”

聽到確切回答,其他記者也忍不住站起來詢問:

“葛先生,眾所周知,星月灣是由天成獨立開發的項目,那大學城呢?會與其他企業合資嗎?”